【綠色論壇】財赤危機下 「明日大嶼」或增風險

2020-04-17 00:00

政府估計本年度的赤字會達歷史新高,即二千七百六十六億港元。然而,在面對經濟衰退時,當局強調將繼續推動造價高達六千二百四十億港元的「明日大嶼」填海計畫,引起市民關注香港公共財政能否保持穩健。與其押注在這個風險甚高,兼且威脅海洋生態的項目,何不加速發展新界棕地,善用公帑解決房屋問題?

疫情導致百業蕭條,政府制定過千億赤字預算、推出過千億抗疫基金,更預測二○二一/二二年度起的四個財政年度都會「見紅」。政府強調赤字只反映一年的收支情況,無損當局對東大嶼計畫的財政承擔能力。然而,正如前助理規劃署長伍振強曾經指出,填海一旦開始便無法中途停止,因此巨大人工島是欠缺彈性和冒險的壞方案。

東大嶼人工島計畫因威脅海洋生態而備受爭議,環保團體早已指出,鄰近填海選址的周公島上,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腹海鵰的鳥巢、香港獨有的鮑氏雙足蜥,中部水域則有稀有的海筆,理應受到保護。此外,隨着氣候危機,海平面上升,人工島受到強颱風吹襲機會亦增加。

事實上,發展棕地相信能大大釋除公眾對財政及環境的疑慮,絕大部分公眾支持發展新界棕地滿足市民住屋需求。以現有的棕地取代人工島,既能避免影響海洋生態,又能大幅降低成本。綠色和平保守估算,只收回四百多頃棕地發展,便可建近十四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與政府計畫在人工島設置的公營房屋單位數目相若,但造地成本僅需三百三十億元,遠比興建人工島低。

政府繼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優先檢視一百六十公頃棕地作興建房屋後,發展局最近終於公布最新進展,表示物色了八組分別位於元朗、屯門及大埔的棕地群,爭取在十年內興建兩萬個公營房單位。可是,該等棕地群面積共三十六公頃,只佔當局早前評估的二成三;若按七百公頃具發潛力棕地(「高發展潛力」及「中發展潛力」)計算,更只佔百分之五,反映政府發展棕地仍然「歎慢板」。

「明日大嶼」填海計畫問題眾多,但香港還可以選擇發展棕地,政府不應孤注一擲,令社會承擔巨大財務風險,更傷害珍貴的自然環境。

楊凱珊(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