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壇】社會抗疫堅持、團結、同心

2020-04-17 00:00

香港經歷去年社會運動,今年又面臨全球疫情的影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個案一個月內激增十倍,這場突發性的全球性災難,無人得知何時方可擺脫陰霾。這次疫情與一般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相比,具有以下特徵:第一,發展的全球性。截至四月十日,全球已經多達二百一十一個國家地區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確診人數超過一百六十萬。第二,影響的全面性。這次疫情對各國經濟的衝擊罕有地同時體現在供給端和需求端,各國實施封鎖措施以防止疫情持續擴散,致使全球各類經濟活動幾乎停擺。第三,持續的不確定性。從爆發開始到現在,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疫情在今後的演變、將會持續的時間、受影響的範圍在目前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

這次疫情對本港實體經濟產生最直接的影響是經濟活動的全面停擺,從需求面而言,居家隔離導致消費驟減,對零售、飲食和消費行業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從供給面而言,企業的生產又由於人流管制而被逼中斷,導致供應鏈和資金鏈出現斷裂,而更重要的是未來控制疫情的拐點至今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為此,政府上周三(四月八日)推出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當中的「保就業」計畫擬動用八百億港元向合資格僱主提供員工薪酬補貼,以企業不裁員為條件,向僱主發放員工薪酬的五成,上限按工資中位數一點八萬元釐定,即補貼每名員工薪酬的上限為九千元,為期六個月。這一做法基本跟英國、新加坡和丹麥等國家直接補貼僱主支薪一致,以運用政府公帑保障勞工就業,穩定經濟為基本原則。作為首輪經濟援助措施的補充及深化,雖然在細節及執行上仍然存在討論及調整空間,但力度和覆蓋範圍均比第一輪三百億的防疫抗疫基金為大。在當前企業及個人面臨經濟壓力的嚴峻時刻,政府應該果斷爭取時間為社會散播「及時雨」,加緊測試相關申請,盡快發放資助予合資格人士,以便減輕全港居民及企業尤其是中小企經濟壓力。同時,應該時刻保持彈性,因應疫情變化及評估社會最新情況後,靈活部署,例如政府可以考慮對於失業人士或已經處於無薪假期的僱員,開辦多元化培訓課程,對培訓的學員直接提供津貼,以便適時紓解民困。

最後,僅以引用清代詩人鄭板橋《竹石》一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期許港人可如竹子般保持堅韌的生命力和勇氣,齊心渡過這段艱難的抗疫時期。

陳俊榮

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

(文章僅屬個人觀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