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300億抗疫基金 為何忽略醫護界?

2020-03-17 00:00

近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了政府防疫抗疫基金三百億元撥款,其中過半數,即一百七十億元用於援助受疫情重創或受防疫抗疫措施影響企業及市民,約一百億元用於提升應對疫情能力,但整個討論中,卻似乎忽略了走在前線的醫護界?

整個撥款討論焦點落入了僱主與「打工仔」之爭。撥款會議接近尾聲時,泛民就提出了十項沒有法律效力的臨時動議,當中包括失業津貼、派一萬元等,的確這些動議也是回應了民意特別是基層的訴求;但建制派反對處理有關動議亦有其理據,皆因根據議事規則,通過相關臨時動議需大量時間辯論,三百億基金將無法當日通過。建制派支持通過,只是為避免阻礙三百億撥款,並不代表對政府的方案滿意。

故泛民及建制實有空間聯手,再爭取強化抗疫基金,例如爭取第二輪的額外二百億撥款,以涵蓋醫護界改善待遇的訴求。防疫抗疫基金中,雖然撥款了四十七億元予醫管局,購置醫護個人防護裝備,及向前線抗疫醫護提供特別酬金及臨時住宿津貼,但這些也只是短期鼓舞醫護的措施,未有提升整體薪酬待遇。

醫護界同事每日面對着抗疫的沉重壓力,但人手短缺多年來仍未有改善,如今情況更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醫護同事的不滿是可以理解。特別是公立醫院工作的逾二點五萬名病人服務助理、運作助理和行政助理,他們並非如醫生、護士般的專業職系,一直是壓力大,卻晉升前景差、人工低。疫症當下,政府若能適量加薪,把這些助理升格為專業職系,相信有助挽留人手,吸引新人入職,紓緩目前前線員工壓力。

公營醫療人手長期短缺,去年就有統計顯示不足兩名醫生要照顧千名病人,醫生的工作量與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故需要更多助理及護士分擔其工作。人手不足下,病人要輪候多時才獲適當治療,容易耽誤治療黃金時間,令病情惡化。公營醫療人手、診所及醫院數都應盡快增加,既應付未來疫情發展,也有助應對人口老化造成的龐大需求。

寄望政府於《財政預算案》能為防疫抗疫基金「補漏拾遺」,除了能回應民意,為打工仔提供失業及被放無薪假的補助,亦能為前線奮戰的醫護界提供「甜頭」。

朱兆麟 黃展瑋(香港政治及管治學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