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鷺追蹤研究 證后海灣重要性

2020-03-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觀鳥會首次以「定位追蹤裝置」研究鷺鳥的移動習性,發現四隻於新界西北魚塘捕捉的小白鷺戴上追蹤器接近一年,其中兩隻具季節性遷徙習性的小白鷺以安徽省合肥市為繁殖地,另外兩隻小白鷺則全年留港,夏天時仍會留在后海灣的天然泥灘及魚塘棲息和覓食,但四隻小白鷺在冬季都會回到新界西北魚塘棲息。觀鳥會指,結果反映保護后海灣的魚塘生境對小白鷺及其他水鳥的生存甚為重要。

香港觀鳥會獲政府批准,於二○一七年底首次以「定位追蹤裝置」追蹤鷺鳥的移動習性,共為十五隻小白鷺戴上追蹤器。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指,該款追蹤器採用太陽能運作及需要人力回收數據,重十二克,佔小白鷺體重百分之三以下,每天可記錄十二個GPS位置。他又指,是次研究正好顯示小白鷺會於冬季返回魚塘生境棲息,鷺鳥對棲息地的忠誠度十分高,保護魚塘濕地極為重要。

該會在二○一八年一月為四隻小白鷺戴上追蹤器,其中兩隻分別於同年三月底及五月初開始遷徙,飛行三天,跨越一千至千二公里抵達安徽省合肥市附近一帶的農地,分別於繁殖地停留二十九天及一百二十二天。兩隻小白鷺其後再回到香港的后海灣度冬,並在魚塘濕地一帶生活近二百四十天。

另一隻小白鷺則自一八年初至去年底均沒有離開香港,活動範圍完全圍繞后海灣一帶的泥灘和魚塘,範圍由南生圍、米埔自然護理區至深圳灣紅樹林。觀鳥會指結果除了顯示部分小白鷺是全年留港棲息的留鳥,更反映后海灣一帶的濕地擁有豐富資源及食物,是鷺鳥棲息、覓食、晚棲及繁殖的重要生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