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研「瘦身」 學生可自決棄IES
2019-04-01 00:00
專責小組經逾一年研究,最近展開聚焦小組諮詢,向個別教育團體披露初步建議,四大核心科目將同時「減量」,以釋出課時。最受矚目的通識教育科,首度提出把課程指引列明是該科「不可缺少的」IES,改為讓學生自選參與。現時IES在文憑試佔分兩成,而學校至少撥出八十二小時教授,以該科三年總課時約二百五十小時計算,即約佔三成三,從引導學生選題、蒐集與組織數據、分析與撰寫探究報告,對師生均有壓力。
消息指,專責小組肯定IES有助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發展高階思考能力等功能,不宜全面取消,新安排旨在照顧不同學生的能力及興趣,而他們如選擇不參與IES,意味成績只反映公開試表現,評級最高僅以第四級為上限。同時,建議可參照文憑試英文科寫作卷及聆聽卷的做法,加入程式較深的選答卷。兩者如同步推行,學生若有志取得5及5**成績,須完成IES並選答程度較深的卷別。
通識教育科另一「減量」措施,是精簡課程內容,現時該科有六大單元,包括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衞生、能源科技與環境,平均各單元課時為二十八小時,相當緊湊。據悉在聚焦小組的主流意見,包括重新整併至約四個單元、把個別單元改為選修、或刪減若干單元與課題。由於涉及課程設計,專責小組將不提出具體方案,留待課程發展議會及轄下的通識教育委員會,日後研究及跟進。
至於一度盛傳通識教育科評級改為及格與不及格,必修必考改為只修不考等,據悉專責小組經考慮後沒有採納,認為中學界已普遍掌握教學及評核方法,若大幅度調整,未能減輕學生壓力之餘,更對師生造成影響。專責小組料今年中進行公眾諮詢,年底提交報告。
對於專責小組的新建議,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劉錦輝認為屬於溫和,對前線教師亦是肯定與尊重,認同該科課程內容有優化空間,「比如加入創新科技內容,同時也整合重複議題,比如氣候等環境問題,在全球化、今日香港與現代中國均有觸及」。至於身分認同等較敏感議題,他認為應交給專業討論,外界不應以政治化眼光看待課程發展;至於涉及IES的建議,劉錦輝認為有新意,有待詳細研究。
該科資深教師,本身是中學副校長的許承恩認同,「減量」有助釋放學生空間,同時是適合時機列明各單元的深度與範圍,「現在課程較統籠,如能再細致些,讓師生更清楚更好」。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