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預算案》拒全港學生「派錢」有因

2019-02-27 00:0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本報日前獨家披露,《預算案》將繼續向低收入家庭學生一次過派發兩千元津貼,並繼續為參加明年中學文憑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至於有政黨倡議向全港學生「派錢」則不獲政府接納。實際上,向中小學生「派錢」所涉技術問題複雜,亦與今屆政府「理財新哲學」理念不符,值得深入探討。

新一份《預算案》料沿用去年做法,向低收入家庭學生一次過發放二千元津貼,支援學習需要,由學生資助處以銀行自動轉帳,向經入息審查符合領取學資處學生資助的學前兒童至大專生,直接發放津貼,去年約三十萬名學生受惠,涉及開支總額達六億元。早前有政黨建議,把津貼放寬至派發給全港學生,不論貧富均可受惠,但政府經研究後發現不可行,陳茂波更公開指倡議「只是市場傳聞」,變相宣告無意接納。

雖然以往有本地富商向元朗、屯門及離島區中學的文憑試考生,「無條件直接支援」每人派發五千元,但套用在政府向全港學生「派錢」,衍生問題便難以類比,比如學校的報名及核實程序會否造成沉重行政量?對象是否只涵蓋公營中小學及參加免費幼教計畫的幼稚園?非永久性居民與非本地生是否一併受惠?應否仿效其他地區做法,把身處外地學生納入資助範圍?政府派發四千元的「關愛共享計畫」備受批評,向學生「派錢」行政成本不菲,會否造成爭議?

更核心問題是,今屆政府早已表明不論貧富「派錢」,與講求針對性的「理財新哲學」相違背,雖然政黨建議「派錢」對象只限於學生,但學生的社經背景不同,措施又不限年級,難免出現藥石亂投效果,倒不如聚焦於真正有需要的基層學生,同時尋求優化措施的可能性,最近有教育團體建議把資助額「加碼」至三千元以上,減輕基層家庭的經濟負擔,無疑更務實。何況公共財政需要重新分配社會資源,教育團體對「派錢」取態不太積極,正是期望政府投放資源改善教育體系,而非一味「靠派」。

今年財政盈餘下降,一般預期《預算案》的非經常性開支及一次性措施不多,但教育作為長遠投資,政府既不「討價還價」亦不「削足就履」,如何落墨值得期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