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專訪|妻患焦慮症10年不敢下床 丈夫辭職照顧 精神科醫生天天家訪 終踏出家門
2024-10-31 00:00
「我要告訴病人,『It's OK to be not OK』,人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事。」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棨諾行醫18年,接觸過各種情緒病及精神病患者,發現不少人也活在別人既定的期望裡,帶著枷鎖生活,甚至引發多種疾病。其中,他最難忘的是一位患焦慮症、10年來無法出門的女士。
不能硬生生告訴病人「你有精神病」
「最終是希望病人接受治療,希望病情好轉,所以不能硬生生地告訴他們,你有精神病,有思覺失調。在他們最混亂的時候,不宜說這些話,這會令他們更抗拒看醫生。」
麥棨諾醫生自小喜歡歷史,本來不太喜歡與人聊天;但奇怪的是,不論中學、大學時期,總有不少人主動找他聊天,甚至傾吐心事。那時他就想,將來的工作會否與心理學、輔導學有關。最終,他選讀精神科,200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曾於青山醫院任專科訓練生,其後曾於多間公立醫院診症。
他稱,精神科醫生涉獵的範圍很廣泛,由於要與病人展開話閘子,要多了解社會流化文化、傳統文化,民間信仰,歷史等方面知識及資訊。面對棘手的個案,他會採取「非常手段」,從病人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我會採取一個比較順應他們信念的說法,譬如說:『試試開過光的藥』。」他表示,病人並不需要知道那些藥物是否「開過光」,因為他們當刻的精神狀態並不能理解。當然,事前要告訴家屬,那是甚麼藥物,有何作用及影響;至於病人,則會待他們康復後,慢慢講解一直以來所出現的問題。
深陷焦慮症10年 不敢下床踏出家門
每個人或多或少也有焦慮問題?麥棨諾醫生指,焦慮症問題在本港越來越普遍,會引發不少精神科疾病。論到最深刻的病例,他說,曾有一名50多歲女子受焦慮症困擾10年,焦慮至無法外出。「她無法外出、下床,感覺自己一下床,雙腳就不受力,會導致骨頭斷裂,所以寧願躺在床上。」麥醫生指,該女子40多歲發病,確診初期不斷上網尋找方法,消除不安的感覺。自發現服用鎮靜劑奏效後,她每逢不舒服就會服藥,高峰期一天吃8次。
「她吃至根本無法下床。原因是,第一,鎮靜劑會令人覺得疲累;第二,會越吃越沒效。所以,她很快又會恐慌發作。差不多有近十年時間,丈夫為照顧她,辭去工作,24小時陪伴在側。」由於無法自理,丈夫除了肩負買菜煮飯、做家務的角色,還照顧妻子的起居飲食,為她洗澡。十年來,她完全沒信心踏出家門,活動範圍就只有從睡房走到客廳的距離。雖曾向多位醫生求診,但她認為,最能幫助自己的就是鎮靜劑,其他的全都沒用。
家訪治療3年 10年來首次出門
照顧多時,妻子病情持續,丈夫不禁感到挫敗、惆悵,欲尋求支援。其後,他聯絡麥醫生,詢問能否上門診症。自此,麥醫生開始每天家訪,帶著藥物告訴該患者:「這些藥是可以讓你下床的。」
醫生向該患者強調,這些藥物能幫助她,緩解鎮靜劑引發的退藥反應,戒斷鎮靜劑,並改善原本的焦慮問題。治療兩星期後,終見曙光,該女子下床時間長了,家訪次數也漸而減少;治療半年後,她甚至可親自往診所覆診。「這是她十年後第一次踏出家門,與丈夫乘搭地鐵來到這裡,她的好轉令我很感動。」
儘管當刻未完全康復,但比起整天在床上生活,已是極大的進步。最終,經過約3年半的治療,她擺脫焦慮症,完全康復。因被焦慮症纏身,該女子已多年沒回娘家,不僅缺席大時大節家庭聚餐,也無法出席哥哥的喪禮,留下遺憾。原來,該女子的家族共有3人患焦慮症,其中包括母親。因此,由她病情好轉到完全康復時,全家也感到十分鼓舞。能夠擺脫疾病,除了醫生的治療、病人自身的努力,家人的照顧和鼓勵亦相當關鍵。
冀病人真正康復 不再相見
除了焦慮症、驚恐症、抑鬱症、躁鬱症病人,麥棨諾醫生也曾治療多重人格障礙、疑病症、軀體化障礙等患者。求診者中,由親友帶來,以及自己求醫的人士,大概各佔一半。
被家人拉來或哄來就診的病人中,有部分人認為,自己只是遇上了靈異事件、是鬼附身,不需求醫。絕大部分病人對於精神科的印象,也較為刻板,認為「患精神病等於『癡線』,只有神經失常、胡言亂語、自言自語、瘋瘋癲癲的人才來看精神科」。
麥醫生指出,抑鬱症、焦慮症是十分常見的情緒病,惟旁人常對患者說:「你不需看醫生,多做運動、想開一點、正面一點,不要想它,找一些東西分散注意力就可以了。」他提醒,這些說話對情緒病患者來說是「廢話」,無法幫助他們,甚至令他們覺得:是自己沒用、是自己做不到、不如家人般想得開,導致加重了他們對患病的罪惡感,不敢去求診。
至於年長患者,則大多由家人帶來。他們不太相信西醫,覺得吃藥太多不好,對於精神科的誤解也較深。麥醫生稱,這些錯誤的認知導致很多患者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然而,越拖得久,就越難處理。
精神疾病治療過程漫長,很多都是以「年」來計算,要讓病人逐漸放下戒心、交出信心,一步一步康復。對於不再需要覆診的病人,麥棨諾醫生在最後一次面診、最後一次送對方出門時,總會說「希望不用再見到你」,衷心希望病人真正康復。
記者:陳思雅、黃泳欣
---
相關文章:
疑病症|咳兩聲以為患肺癌 不舒服就懷疑患重病 可能是患疑病症?精神科醫生解構症狀:代表高度焦慮
癌症病人全身骨痛照X光無發現 腫瘤科醫生把脈開中藥後獲紓緩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醫生專訪
醫生專訪|醫生心痛孕婦為腦死夫跪地求醫 多次急救昏迷路人:救人是我生命一部分
醫生專訪|最早進手術室但最遲走 麻醉科醫生難忘搶救窒息病人:我們不只打麻醉針
VHL病|72歲翁遺傳罕見病全身狂生腫瘤 抗病30多年手術做不完 母親兒子先後病逝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