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曾「被判」患胰臟癌 成功抗癌不復發!2招「餓死」癌細胞 早餐必喝1飲品

2024-09-18 00:00

名醫曾被判患胰臟癌 成功抗癌不復發!2招「餓死」癌細胞 早餐必喝1飲品
名醫曾被判患胰臟癌 成功抗癌不復發!2招「餓死」癌細胞 早餐必喝1飲品

如何擺脫癌症的威脅?台灣有一位醫生家族癌症病史豐富,親人曾患5大癌症,自己亦曾被指患「癌王」胰臟癌,但他卻不太擔心。最終,他用2招成功抗癌,「餓死」癌細胞,不再復發!其中,他每天必喝1飲種品。

父母親屬曾患5種癌 醫生成功抗癌不復發 

綜合台媒報道,內科醫生曾嶔元受訪時提到自己來自一個有豐富癌症病史的家族,父親曾患大腸癌、母親曾患乳癌,還有多位親人分別罹患肺癌、胰臟癌及鼻咽癌。2018年,曾醫生進行全基因檢測時,發現身上確實有惡性腫瘤相關基因突變,可能與5種癌症有關,不過屬低度惡性。

2019年,他進行例行身體檢查時發現,證實患癌,當時的醫生更判斷他所患的是「癌王」胰臟癌,不只高度惡性、治療棘手,而且存活率低。到最終發現,他所患的並非胰臟癌。

 【同場加映】胰臟癌徵兆+高危因素

胰臟癌症狀
胰臟癌症狀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 並會反射至背部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 並會反射至背部
食慾不振
食慾不振
噁心
噁心
嘔吐
嘔吐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
腹脹
腹脹
出現黃疸
出現黃疸
皮膚搔癢
皮膚搔癢
大便呈陶土色
大便呈陶土色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腹水
腹水
胰臟癌10大高風險人士
胰臟癌10大高風險人士
種族:黑人的風險較高
種族:黑人的風險較高
性別: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風險
性別: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風險
抽煙: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高出大概2至3倍
抽煙: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高出大概2至3倍
糖代謝異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糖代謝異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超重:超重的人有較大風險
超重:超重的人有較大風險
飲食: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會較易患上胰臟癌
飲食: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會較易患上胰臟癌
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後、石油或染料
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後、石油或染料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非患者高出2倍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非患者高出2倍
遺傳性胰臟炎: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遺傳性胰臟炎: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並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並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到底患的哪種癌症?成功切除腫瘤後發現,他體內的原來是一顆約7cm大小的神經內分泌瘤,所患的癌症並非胰臟癌,只不過是腫瘤在胰臟附近而已。其後,曾醫生改變生活習慣,並持續追蹤病情變化,自確診患癌5年以來,從沒復發,成功抗癌!

醫生教2大抗癌飲食法「餓死」癌細胞

曾嶔元醫生指出,癌細胞生長需要能量來源及荷爾蒙刺激,而截斷癌症的2條補給線:碳水化合物及胰島素分泌,就可以「餓死」癌細胞。

抗癌飲食 方法1⬇⬇⬇

阻止癌細胞生長 飲食建議
阻止癌細胞生長 飲食建議
1. 斷食降低胰島素分泌
1. 斷食降低胰島素分泌
胰島素除了調節血糖的功能,還會促使細胞分裂生長,包括癌細胞
胰島素除了調節血糖的功能,還會促使細胞分裂生長,包括癌細胞
胰島素分泌越多,癌細胞生長得越快
胰島素分泌越多,癌細胞生長得越快
每進食一餐,胰臟就分泌胰島素一次;如果一天只吃一餐,癌細胞就只剩一次被刺激分裂的機會
每進食一餐,胰臟就分泌胰島素一次;如果一天只吃一餐,癌細胞就只剩一次被刺激分裂的機會
無痛斷食建議:第1個月「1014斷食」
無痛斷食建議:第1個月「1014斷食」
第2個月「168斷食」
第2個月「168斷食」
第3個月「186斷食」
第3個月「186斷食」
「204斷食」:把三餐所吃的集中到一餐
「204斷食」:把三餐所吃的集中到一餐
不只可減少胰島素分泌,也有助提升飲食質素
不只可減少胰島素分泌,也有助提升飲食質素
如果選擇保留晚餐,就可以繼續與朋友聚餐
如果選擇保留晚餐,就可以繼續與朋友聚餐
誰不適合斷食:胃潰瘍患者
誰不適合斷食:胃潰瘍患者
營養不良者
營養不良者
酗酒者
酗酒者
孕婦
孕婦
第1型糖尿病患者
第1型糖尿病患者

 

 

「餓死」癌細胞 方法1:斷食降低胰島素分泌

曾醫生解釋,胰島素除了調節血糖的功能,還會促使細胞分裂生長,包括癌細胞。胰島素分泌越多,癌細胞生長得越快。每進食一餐,胰臟就分泌胰島素一次,少吃多餐者分泌更多次。相反,如果一天只吃一餐,癌細胞就只剩一次被刺激分裂的機會,因此推介進行間歇性斷食。

抗癌飲食 無痛斷食建議:

  • 第1個月「1014斷食」:每天只在14小時內進食,其他10小時不吃。
  • 第2個月「168斷食」:每天只在8小時內進食,其他16小時不吃,可以早點吃晚餐或晚點吃早餐。
  • 第3個月「186斷食」:每天只在6小時內進食,其他18小時不吃,須要少吃一餐,例如只吃早餐和午餐,或者午餐和晚餐。

他表示,自己的做法是,只吃晚餐的「204斷食」。雖然一天只吃一餐,但不代表減少總熱量攝取,而是把三餐所吃的集中到一餐。這樣吃不只可減少胰島素分泌,也有助提升飲食質素;而選擇保留晚餐是因為不用放棄與朋友聚餐,人性化的斷食才能成功。

他建議,到達會罹癌的年齡就可開始斷食,且可實行一輩子。但他提醒,有5類人不適合斷食:胃潰瘍患者、營養不良、酗酒者、孕婦、第1型糖尿病患者。

 

抗癌飲食 方法2⬇⬇⬇

阻止癌細胞生長 飲食建議
阻止癌細胞生長 飲食建議
2. 採取高脂低碳飲食
2. 採取高脂低碳飲食
癌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是碳水化合物而非脂肪
癌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是碳水化合物而非脂肪
正常細胞是可以透過脂肪獲得能量,因此不影響正常細胞運作
正常細胞是可以透過脂肪獲得能量,因此不影響正常細胞運作
高脂低碳飲食可抑制癌細胞生長
高脂低碳飲食可抑制癌細胞生長
如果總熱量攝取沒有增加,高脂飲食是不會增加膽固醇的
如果總熱量攝取沒有增加,高脂飲食是不會增加膽固醇的
飲食建議: 早餐喝防彈咖啡
飲食建議: 早餐喝防彈咖啡
防彈咖啡:黑咖啡加1茶匙油脂 (牛油混合椰子油)
防彈咖啡:黑咖啡加1茶匙油脂 (牛油混合椰子油)
好處:人們習慣吃三餐或以上,因此容易斷食失敗
好處:人們習慣吃三餐或以上,因此容易斷食失敗
防彈咖啡不含碳水化合物,但含有中鏈及長鏈脂肪酸,持續給身體補充能量,避免日間覺得餓,忍不住進食
防彈咖啡不含碳水化合物,但含有中鏈及長鏈脂肪酸,持續給身體補充能量,避免日間覺得餓,忍不住進食

 

 

「餓死」癌細胞 方法2:採取高脂低碳飲食

曾醫生提到「癌細胞愛吃糖」的說法,是因為癌細胞主要能量來源是碳水化合物,而非脂肪。至於正常細胞,則可以透過脂肪獲得能量。

因此,他推介高脂低碳飲食,飲食當中只有5至10%的碳水化合物,既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同時不影響正常細胞運作。

有些人擔心,高脂飲食會引致高膽固醇問題,他解釋,如果總熱量攝取沒有增加,高脂飲食是不會增加膽固醇的。

抗癌飲食 高脂低碳飲食建議:早餐喝防彈咖啡

  • 飲用方法:黑咖啡加1茶匙油脂(牛油混合椰子油)
  • 好處:人們習慣吃三餐或以上,因此容易斷食失敗。防彈咖啡不含碳水化合物,但含有中鏈及長鏈脂肪酸,持續給身體補充能量,避免日間覺得餓,忍不住進食。

延伸閱讀:醫生患肺癌靠5招成功逆轉康復 抗癌餐單大公開

抗癌5大飲食原則。
抗癌5大飲食原則。
低碳飲食:碳水化合物有機會轉化為葡萄糖,有可能導致癌症。
低碳飲食:碳水化合物有機會轉化為葡萄糖,有可能導致癌症。
建議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控制在30%。
建議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控制在30%。
多吃Omega-3好油脂:三文魚等深海魚。
多吃Omega-3好油脂:三文魚等深海魚。
多吃Omega-3好油脂:堅果、核桃、牛油果。
多吃Omega-3好油脂:堅果、核桃、牛油果。
多吃Omega-3好油脂:橄欖油、亞麻籽油、苦茶油等。
多吃Omega-3好油脂:橄欖油、亞麻籽油、苦茶油等。
日常攝取的油脂主要是Omega-6,易令身體發炎。
日常攝取的油脂主要是Omega-6,易令身體發炎。
Omega-3可以降低肺癌等多種癌症的擴散增生,甚至可令癌細胞死亡。
Omega-3可以降低肺癌等多種癌症的擴散增生,甚至可令癌細胞死亡。
多吃菇類、藻類。
多吃菇類、藻類。
菇類、藻類的成分對癌症康復可能有輔助性的效果。
菇類、藻類的成分對癌症康復可能有輔助性的效果。
蔬菜每天要吃5份,即2碗半青菜。
蔬菜每天要吃5份,即2碗半青菜。
蔬菜經清洗及煮燙後,可以清除90%農藥。
蔬菜經清洗及煮燙後,可以清除90%農藥。
補充益生菌,如納豆、味噌湯、泡菜、乳酪。
補充益生菌,如納豆、味噌湯、泡菜、乳酪。
不少研究證實益生菌有助抗癌。
不少研究證實益生菌有助抗癌。

資料來源:健康我+1早安健康

---

相關文章:

「彩虹飲食法」全面抗癌抗衰老 必吃8類食物!飲茶防腦退化?番茄防癌?

67歲教授兩度患癌需切肝 喝1飲品12年來不復發 公開抗癌/護肝/排毒秘訣

一年2000萬人確診癌症!癌症名醫推介3大防癌飲品 可防大腸癌皮膚癌 這種茶也有效

哈佛醫生推介1款防癌蔬菜湯 只需4種平價食材 解毒/防三高/減肥/抗衰老

抗癌/抗發炎要吃豆腐堅果?營養師推介7類食物 打造最強免疫系統

癌症名醫教8招抑制癌細胞 復發率減30%!吃1類食油防癌功效大增

胰臟癌有跡可尋?1年半前或已現1先兆 醫生揭2類人風險高

女子把1種茶當水飲 「胰臟癌指數」超標近40倍 醫生指3類人最高風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