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研究橫跨20個國家證 日吃2片火腿患糖尿病率高15% 常吃8種肉恐中風傷腎

2024-08-22 00:00

糖尿病|研究橫跨20個國家證 日吃2片火腿患糖尿病率高15% 常吃8種肉恐中風傷腎
糖尿病|研究橫跨20個國家證 日吃2片火腿患糖尿病率高15% 常吃8種肉恐中風傷腎

常吃加工肉竟然會引發糖尿病?英國劍橋大學一項最新研究,追蹤10年、分析全球20個國家近200萬人的飲食習慣,證實每日吃2片火腿患糖尿病機風險增15%,其中有8種肉也不宜經常吃。長期食用,更有機會傷腎,引發中風等病。

每日吃2片火腿 患糖尿病率高15%

劍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表示,現有關於肉類攝取量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之研究,大多數針對美國和歐洲人群。來自不同地域人群的數據,對於評估肉類攝取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的關係相當必要。

為此,他們分析了20個國家的31項研究,涵蓋超過190萬成年人的飲食資料。研究報告於8月20日在最新一期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發表。

研究結果:吃肉與糖尿病之間的關聯⬇⬇⬇

常吃肉 更易有糖尿病?
常吃肉 更易有糖尿病?
研究涵蓋美洲、歐洲、西太平洋地區、東地中海地區及東南亞地區的20個國家人士的飲食數據
研究涵蓋美洲、歐洲、西太平洋地區、東地中海地區及東南亞地區的20個國家人士的飲食數據
合共1,966,444參加者,本身沒有被診斷患有糖尿病
合共1,966,444參加者,本身沒有被診斷患有糖尿病
將飲食當中的肉類分為3類:非加工紅肉、加工肉及家禽
將飲食當中的肉類分為3類:非加工紅肉、加工肉及家禽
在中位數10年的追蹤期間,新增了107,271宗2型糖尿病病例
在中位數10年的追蹤期間,新增了107,271宗2型糖尿病病例
3類肉類的攝取量增加 都與2型糖尿病發生率增加有關
3類肉類的攝取量增加 都與2型糖尿病發生率增加有關
每天吃100g(1份)的未加工紅肉,相當於一小塊牛排或中等大小的漢堡肉餅,風險增加10%
每天吃100g(1份)的未加工紅肉,相當於一小塊牛排或中等大小的漢堡肉餅,風險增加10%
每天吃50g(1份)加工肉,相當於2至3片煙肉或1條中等大小的香腸,風險增加15%
每天吃50g(1份)加工肉,相當於2至3片煙肉或1條中等大小的香腸,風險增加15%
每天吃100g(1份)家禽肉,風險增加8%
每天吃100g(1份)家禽肉,風險增加8%
以未加工的紅肉或家禽代替加工肉類,可降低病發率
以未加工的紅肉或家禽代替加工肉類,可降低病發率

 

 

研究人員分析的飲食數據,分別來自美洲、歐洲、西太平洋地區、東地中海地區及東南亞地區的20個國家,合共1,966,444名參加者,他們本身沒有被診斷患有糖尿病。

研究團隊將食用肉類分為3類,非加工紅肉(例如牛肉、豬肉、羊肉和小牛肉)、加工肉(如煙肉、火腿、香腸和熱狗腸)及家禽(如雞、鴨、鵝和火雞)。經過中位數10年的追蹤期,新增了107,271宗2型糖尿病病例。

研究人員有以下發現:

  • 3類肉類攝取量增加均與2型糖尿病發病率增加有關。
  • 每天吃100g(1份)未加工紅肉,相當於一小塊牛排或中等大小的漢堡肉餅,風險增加10%
  • 每天吃50g(1份)加工肉,相當於2至3片煙肉或1條中等大小的香腸,風險增加15%
  • 每天吃100g(1份)家禽肉,風險增加8%
  • 以未加工的紅肉或家禽代替加工肉類,可降低第2型糖尿病的病發率。

肉類3種烹調方式 易致發炎增患糖尿病風險

針對吃肉影響2型糖尿病風險的機制,研究人員有以下推斷:

  • 紅肉富含飽和脂肪酸,但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曾有分析發現,從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飲食轉為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與改善胰島素抗性有關。
  • 肉類的特點是蛋白質含量高,有研究指出,大量攝取動物蛋白與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之間有潛在關連。
  • 以煎、炸、燒烤等高溫方式烹調肉製品,產生的化合物可能會導致氧化壓力,增加發炎反應及胰島素抗性。
  • 肉類是鐵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有觀察性研究表明,長期攝取鐵可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

70萬港人患糖尿病 8症狀是警號

糖尿病問題在香港及全球有多嚴重?醫管局引述統計數字指,全球約有超過4億2千萬人口為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40年患者將會增至6億4千萬。據統計,本港現時約有70萬人患有糖尿病,即每10人就有1人患病,其中逾1/5的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最年輕的患者只有3歲。

如果出現了徵狀,有機會已患上糖尿病:

甚麼是糖尿病?
甚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
我們進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澱粉質等)時,經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成為血糖。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協助血糖進入細胞以供運用。
我們進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澱粉質等)時,經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成為血糖。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協助血糖進入細胞以供運用。
當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正常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血糖便會上升。
當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正常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血糖便會上升。
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而言,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
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而言,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
血糖值的標準
血糖值的標準
空腹血糖異常 (IFG) 及血糖耐量異常 (IGT) 是指人體血糖值介乎正常與糖尿病血糖值之間的一個中間狀態,亦即前期糖尿病。研究發現血糖耐量異常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
空腹血糖異常 (IFG) 及血糖耐量異常 (IGT) 是指人體血糖值介乎正常與糖尿病血糖值之間的一個中間狀態,亦即前期糖尿病。研究發現血糖耐量異常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準則,如空腹(見附註)血糖大過或等於7 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11.1 mmol/L的人士,則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準則,如空腹(見附註)血糖大過或等於7 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11.1 mmol/L的人士,則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
糖尿病徵狀
糖尿病徵狀
部分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或會出現以下徵
部分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或會出現以下徵
經常口渴
經常口渴
小便頻密
小便頻密
感到飢餓
感到飢餓
體重下降
體重下降
容易疲倦
容易疲倦
視力模糊
視力模糊
傷口不易癒合
傷口不易癒合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有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上述徵狀,因此建議定期檢查身體,避免延誤醫治。
有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上述徵狀,因此建議定期檢查身體,避免延誤醫治。

 

 

糖尿病者初期徵狀

  1. 經常口渴
  2. 小便頻密
  3. 感到飢餓
  4. 體重下降
  5. 容易疲倦
  6. 視力模糊
  7. 傷口不易癒合
  8.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糖尿病併發症 可致腎衰竭中風

醫管局又提醒,若糖尿病控制不當,血糖長期偏高,血管和神經系統容易受到損壞,令身體器官長期受損,甚至喪失功能,有致命風險。糖尿病可引致的慢性併發症如下:

  • 腦:腦血管病如中風等
  • 眼睛: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
  • 心臟及血管:冠心病、心臟衰竭、高血壓
  • 腎臟 :蛋白尿、感染、腎功能衰竭
  • 足部: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潰瘍、感染。如下肢潰瘍感染長期不癒者,可能需要截除下肢

延伸閱讀:醫生教飯後必做1事 30分鐘即降血糖 不吃藥3招逆轉糖尿病

3招逆轉糖尿病。
3招逆轉糖尿病。
減少糖類攝取,血糖可穩定受控。
減少糖類攝取,血糖可穩定受控。
日常應限制白飯、多士、甜品、水果等食物的攝取量。
日常應限制白飯、多士、甜品、水果等食物的攝取量。
一般「211餐盤」:將餐盒平分為4等份,當中2份是蔬菜、1份全榖類和1份優質蛋白質
一般「211餐盤」:將餐盒平分為4等份,當中2份是蔬菜、1份全榖類和1份優質蛋白質
糖尿病版本:更強調減少澱粉攝取,轉而把重點放在蔬菜或蛋白質上來穩定血糖。
糖尿病版本:更強調減少澱粉攝取,轉而把重點放在蔬菜或蛋白質上來穩定血糖。
正確進食順序:水、肉、菜、飯、果。
正確進食順序:水、肉、菜、飯、果。
先吃蛋白質、蔬菜,把澱粉留到最後吃。
先吃蛋白質、蔬菜,把澱粉留到最後吃。
適度增加餐後運動量,不一定進行高強度運動。
適度增加餐後運動量,不一定進行高強度運動。
可以從每次30分鐘的超慢跑、深蹲、弓箭步蹲開始。
可以從每次30分鐘的超慢跑、深蹲、弓箭步蹲開始。
培養固定運動習慣,就能有效控糖。
培養固定運動習慣,就能有效控糖。

資料來源:香港醫管局《刺針》

---

相關文章:

78歲三高女子喝1款湯 成功降血糖/降膽固醇 更逆轉糖尿病痛風

糖尿病不只是血糖問題!醫生教第1日起必做3件事 擺脫中風/洗腎危機

35歲男暴增38kg 患糖尿病脂肪肝!醫生教4招逆轉 4個月激減20kg

7部位皮膚變深色未必是曬黑 恐屬糖尿病警號!醫生教分症狀

常吃3款早餐食物 患糖尿病風險高31% 每次吃兩口就超標!

糖尿病可致中風腎衰竭!專家教做1類運動30分鐘可預防 附8大症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