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消脂最強進食次序!蔬菜不是最先吃?1種次序有效減肥防糖尿病

2024-06-24 00:00

降血糖消脂最強進食次序!蔬菜不是最先吃?1種次序有效減肥防糖尿病
降血糖消脂最強進食次序!蔬菜不是最先吃?1種次序有效減肥防糖尿病

想降血糖減肥,除了要選擇合適的食物,也要注意進食的次序?蔬菜、肉類、米飯等食物到底哪樣要先吃?有醫生教1種進食順序,可穩定胰島素、抑制脂肪的形成,有助降血糖及瘦身!最先吃的竟然不是蔬菜?

降血糖消脂飲食有次序!蔬菜不是最先吃?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生周建安在其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宋晏仁醫師xCofit」指出,改變吃食物的次序有助瘦身。飯、肉、菜、水果等食物,先吃甚麼有助快速瘦身,並減少胰島素阻抗的風險,從而降血糖?

減肥降血糖 進食次序⬇⬇⬇

正確飲食順序,有助減肥、降血糖。
正確飲食順序,有助減肥、降血糖。
1. 喝水:可增加飽足感。
1. 喝水:可增加飽足感。
1. 喝水:提高代謝速率。
1. 喝水:提高代謝速率。
2. 肉類:消化蛋白質需要更多能量,會啟動升糖素,促進醣質新生。
2. 肉類:消化蛋白質需要更多能量,會啟動升糖素,促進醣質新生。
2. 肉類:有助分解脂肪,並發送飽足訊號給大腦。
2. 肉類:有助分解脂肪,並發送飽足訊號給大腦。
3. 蔬菜類:熱量低又富含纖維,可維持飽足感,還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3. 蔬菜類:熱量低又富含纖維,可維持飽足感,還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3. 蔬菜類:可與肉類一起食用。
3. 蔬菜類:可與肉類一起食用。
4. 米飯:將米飯等澱粉類放較後順序,可降低對血糖的影響,有助於穩定胰島素。
4. 米飯:將米飯等澱粉類放較後順序,可降低對血糖的影響,有助於穩定胰島素。
5. 水果:水果並非每餐必吃食物,如想進食則應挑選低GI值、低熱量的水果。
5. 水果:水果並非每餐必吃食物,如想進食則應挑選低GI值、低熱量的水果。

 

 

按「水肉菜飯果」次序進食,有效減肥降血糖?  

周建安醫生表示,進食的先後次序為:水、肉類、蔬菜、米飯、水果。想穩定血糖,減慢脂肪的形成,要先喝一口水,然後再依次吃肉、菜、飯、水果,原因及作用如下:

1. 喝水

  • 有時身體會將口渴誤認為飢餓,先喝水可增加飽足感。喝水的同時,可活化胃壁上跟代謝有關的鈣離子通道,進而提高代謝速率。

2. 肉類

  • 消化蛋白質需要更多能量,會啟動升糖素,促進醣質新生,引起脂肪的分解,並發送飽足訊號給大腦。這等於身體在吸收時,同時亦已在分解脂肪,有助於提高新陳代謝。

3. 蔬菜

  • 蔬菜可與肉類一起食用,蔬菜熱量低又含豐富纖維,能提供豐富的營養素。吃菜不僅可維持飽足感,還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4. 米飯

  • 將米飯等澱粉類放在最後,可更好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同時亦可降低對血糖的影響,有助穩定胰島素。

5. 水果

  • 水果並非每餐必須要吃的食物。若想進食水果,應挑選低GI值(對血糖波動影響較小)、低熱量的水果,如番石榴、奇異果等,以免身體攝取過多果糖。

周建安醫生指,按照上述進食順序,同時搭配「211」飲食原則,即每餐攝取蔬菜、全穀類、蛋白質的比例分別為2:1:1,可有效控制飲食,減慢胰島素上升幅度,降低食物轉化成脂肪的速度,從而減少肥胖和胰島素阻抗的風險。

如何才算高血糖?糖尿病初期有何症狀?

不論身形肥瘦,也有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顯示,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當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不能發揮功能時,血糖便會不正常地升高,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定義及常見症狀⬇⬇⬇

甚麼是糖尿病?
甚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
我們進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澱粉質等)時,經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成為血糖。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協助血糖進入細胞以供運用。
我們進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澱粉質等)時,經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成為血糖。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協助血糖進入細胞以供運用。
當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正常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血糖便會上升。
當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正常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血糖便會上升。
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而言,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
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而言,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
血糖值的標準
血糖值的標準
空腹血糖異常 (IFG) 及血糖耐量異常 (IGT) 是指人體血糖值介乎正常與糖尿病血糖值之間的一個中間狀態,亦即前期糖尿病。研究發現血糖耐量異常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
空腹血糖異常 (IFG) 及血糖耐量異常 (IGT) 是指人體血糖值介乎正常與糖尿病血糖值之間的一個中間狀態,亦即前期糖尿病。研究發現血糖耐量異常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準則,如空腹(見附註)血糖大過或等於7 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11.1 mmol/L的人士,則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準則,如空腹(見附註)血糖大過或等於7 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11.1 mmol/L的人士,則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
糖尿病徵狀
糖尿病徵狀
部分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或會出現以下徵
部分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或會出現以下徵
經常口渴
經常口渴
小便頻密
小便頻密
感到飢餓
感到飢餓
體重下降
體重下降
容易疲倦
容易疲倦
視力模糊
視力模糊
傷口不易癒合
傷口不易癒合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有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上述徵狀,因此建議定期檢查身體,避免延誤醫治。
有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上述徵狀,因此建議定期檢查身體,避免延誤醫治。

 

 

糖尿病8大初期症狀

如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11.1 mmol/L的人士,即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而血糖過高亦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更會引起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糖尿病患者初期會出現以下症狀:

  • 經常口渴、小便頻密、感到飢餓、體重下降
  • 容易疲倦、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
  •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5大因素易引發糖尿病 少做運動增風險?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目前醫學界仍未完全理解糖尿病的成因,但有5種因素會增加患上糖尿病風險,當中包括:

  • 過重或肥胖者
  • 缺乏運動者
  • 因某些藥物或疾病令胰臟受損,影響胰臟分泌胰島素的人士
  • 不少患者會在45歲後更易患上糖尿病
  • 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士

延伸閱讀:做3種簡單運動逆轉糖尿病?30分鐘可見效?

3種運動逆轉糖尿病?
3種運動逆轉糖尿病?
1. 超慢跑。
1. 超慢跑。
超慢跑:1天建議進行30分鐘至1小時。
超慢跑:1天建議進行30分鐘至1小時。
超慢跑:做到可以聊天,但沒法唱歌就是最佳速度。
超慢跑:做到可以聊天,但沒法唱歌就是最佳速度。
超慢跑注意事項。
超慢跑注意事項。
2. 深蹲(阻力訓練)
2. 深蹲(阻力訓練)
深蹲:向下蹲前,雙腳打開與髖部同寬。
深蹲:向下蹲前,雙腳打開與髖部同寬。
深蹲:先吸一口氣,閉氣後往下蹲。
深蹲:先吸一口氣,閉氣後往下蹲。
深蹲:背脊打直,再站直吐氣。
深蹲:背脊打直,再站直吐氣。
深蹲:雙手可往前伸作平衡。
深蹲:雙手可往前伸作平衡。
深蹲:1天進行3組,每組10至15下。
深蹲:1天進行3組,每組10至15下。
深蹲注意事項
深蹲注意事項
弓箭步 (下半身阻力訓練)
弓箭步 (下半身阻力訓練)
弓箭步:雙手插腰,左腳往前跨再下蹲。
弓箭步:雙手插腰,左腳往前跨再下蹲。
弓箭步:前膝關節、後膝關節呈現90度。
弓箭步:前膝關節、後膝關節呈現90度。
弓箭步:左右腳調轉重覆上述步驟。
弓箭步:左右腳調轉重覆上述步驟。
弓箭步:1天做3組,1組10至15下。
弓箭步:1天做3組,1組10至15下。

 

 

延伸閱讀:減肥|醫生30年來體重不超標!公開秘訣1個月減2kg!更逆轉脂肪肝防大腸癌

「75210」減肥法
「75210」減肥法
睡滿7小時
睡滿7小時
睡眠充足有助維持荷爾蒙平衡
睡眠充足有助維持荷爾蒙平衡
反之,就會導致腎上腺及飢餓素升高,令人吃得更多
反之,就會導致腎上腺及飢餓素升高,令人吃得更多
每天5蔬果
每天5蔬果
每天吃3份蔬菜及2份水果
每天吃3份蔬菜及2份水果
蔬果比例不可交換,更不可只吃水果,因為水果熱量更高
蔬果比例不可交換,更不可只吃水果,因為水果熱量更高
看手機 少於2小時
看手機 少於2小時
下班後,對著手機、電腦及電視的時間少於2小時
下班後,對著手機、電腦及電視的時間少於2小時
運動1小時
運動1小時
建議一邊看電視,一邊做運動
建議一邊看電視,一邊做運動
只喝0糖飲品
只喝0糖飲品
只喝清水、無糖茶及無糖咖啡
只喝清水、無糖茶及無糖咖啡

資料來源:「初日醫學-宋晏仁醫師xCofit」(獲授權轉載)、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生周建安醫管局衞生署

---

相關文章:

飲1種湯易致血糖高!醫生實測半小時後血糖飆升65% 4類食物也高危

早餐吃方包易致血糖高?中醫推介8種降血糖食物 更可提神吃出好心情

飲1種汽水減肥可以瘦7.5kg?研究揭比飲水有效 更降血脂血糖!醫生拆解3大原因

減肥飲食|不戒澱粉8個月激減22kg!近200磅醫生吃早餐變瘦 餐單大公開

不吃早餐可以減肥?運動後進食會前功盡廢?營養師拆解8大減肥迷思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