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港男患牙周病難箍牙 牙醫拆解成因/症狀/預防方法 病情嚴重恐增患糖尿病風險?

2024-06-12 00:00

20歲港男患牙周病難箍牙 牙醫拆解成因/症狀/預防方法 病情嚴重恐增患糖尿病風險?
20歲港男患牙周病難箍牙 牙醫拆解成因/症狀/預防方法 病情嚴重恐增患糖尿病風險?

牙周病在本港很常見,據衞生署資料,全港約90%成人曾患上不同程度牙周病,例如牙肉發炎、積聚牙石、牙肉萎縮、牙齒脫落等。牙科醫生胡瀚鈞向《星島頭條》分享病例指,曾有一名20歲男生以為牙齒不齊想箍牙,惟求醫檢查後,證實患上嚴重牙周病。有研究指,牙周病惡化,可引發多種慢性疾病。如何分辨牙周病症狀,成因是甚麼,可如何預防?

牙醫不齊欲箍牙 揭患嚴重牙周病

胡瀚鈞醫生指,患者為一名20歲男大學生自學童牙科保健後,就再無接受牙科檢查。由於他不曉得清潔牙齒的正確方法,長年累月下,牙齒積聚了牙菌膜,並逐漸出現牙肉紅腫、牙石、流牙血,牙齒輕微鬆等問題。

牙周病患者接受治癌前後的情況:⬇⬇⬇

事主治療牙周病前的牙齒情況。(受訪者提供)
事主治療牙周病前的牙齒情況。(受訪者提供)
事主完成初步洗牙,牙周發炎嚴重現牙血。(受訪者提供)
事主完成初步洗牙,牙周發炎嚴重現牙血。(受訪者提供)
事主完成4次深層洗牙的1個月後的情況。炎症已有改善,但仍有少部分牙肉有發炎徵狀,需要繼續治療,改善口腔衛生。(受訪者提供)
事主完成4次深層洗牙的1個月後的情況。炎症已有改善,但仍有少部分牙肉有發炎徵狀,需要繼續治療,改善口腔衛生。(受訪者提供)
胡瀚鈞醫生分享另一宗牙周病病例,相片中的患者患有嚴重牙周病,而且有食煙習慣,有多隻缺牙,牙齒移位問題。(受訪者提供)
胡瀚鈞醫生分享另一宗牙周病病例,相片中的患者患有嚴重牙周病,而且有食煙習慣,有多隻缺牙,牙齒移位問題。(受訪者提供)
胡瀚鈞醫生分享另一宗牙周病病例,相片中的患者患有嚴重牙周病,經治療後病情雖已受控 (可見牙肉呈粉紅色,沒有腫脹),但失去了的牙骨、牙肉及牙齒已難以逆轉。(受訪者提供)
胡瀚鈞醫生分享另一宗牙周病病例,相片中的患者患有嚴重牙周病,經治療後病情雖已受控 (可見牙肉呈粉紅色,沒有腫脹),但失去了的牙骨、牙肉及牙齒已難以逆轉。(受訪者提供)
因患嚴重牙周病而失去牙骨、牙肉及牙齒的患者,最終選擇做假牙取代缺失的牙齒。(受訪者提供)
因患嚴重牙周病而失去牙骨、牙肉及牙齒的患者,最終選擇做假牙取代缺失的牙齒。(受訪者提供)

 

胡醫生表示,該男生求診時仍不知道自己患上牙周病,只以為自己牙齒不齊,因此想箍牙。但經診斷後,胡醫生認為,比起箍牙,更先要處理牙周病問題,待情況穩定後才箍牙,否則只會令病情加速惡化。

經過2個月治療 牙周病獲改善

由於病情不算最嚴重,胡醫生採用非手術性牙周病治療方法,一方面為該男生初步清除牙菌膜和牙石,另一方面教導他如何保持口腔清潔,包括每天用牙刷、牙線、牙縫刷等。

到第二次治療,胡醫生為該男生進行需要局部麻醉的深層洗牙(Root Surface Debridement),將口腔分為四區逐次治療。完成深層洗牙階段後,患者定期覆診,檢查口腔和牙肉,以了解治療後的反應。若口腔清潔度不足,或需要再次進行深層洗牙。

接受治療後,該男生最初仍會出現牙肉流血、牙齒輕微酸軟等症狀,但隨後慢慢減退。胡醫生表示,治療後的反應因人而異,部分人沒太大感覺,甚至不必服用處方的止痛藥。

經過2個月的治療和覆診,該男子牙齒流血、牙肉腫脹情況已大大減少。不過部分位置仍有少許牙菌膜,反映口腔清潔度仍不足。胡醫生指,該男子仍需覆診數次,若情況持續好轉,則可以箍牙;但若護理得不好,病情有機會反覆,甚至惡化,需持續接受治療。

甚麼是牙周病?牙石積聚易引發?

胡醫生解釋,牙周是指牙的周圍,即牙肉和牙床骨,其作用如植物札根泥土。因此,透過觀察牙齒的結實程度,可反映牙周是否健康。一般而言,當口腔細菌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膜,如久未清理就會積聚成牙石,成為更多細菌的温床。

當中,細菌釋出的毒素會對牙周組織造成發炎反應(Inflammatory Reaction),身體為了清除牙菌膜細菌,會派出從免疫系統派出「軍隊」,嘗試攻擊細菌,但時間久了,有機會在無意中破壞少部分牙肉及牙床骨。口腔衞生差的人士, 口腔內的細菌被厚厚的牙菌膜和牙石守護著,由於免疫系統未能完全清除這些細菌,導致牙周經歷漫長「戰役」,久而久之,牙肉及牙床骨越來越少,令牙周病惡化。

牙周病成因是甚麼?

胡醫生指,有些人只是刷牙方法不正確,也會導致嚴重的牙周病;相反,有些人沒有刷牙,卻沒有明顯的牙周問題。此外,還有其他因素引發牙周病並惡化,例如吸煙、糖尿病、家族遺傳史、壓力等。

牙周病有何症狀?口臭流牙血是警號?

他續指,大多數牙周病患者都屬於慢性發炎,所以早期徵狀不太明顯。但隨著時間,牙周的累計破壞(Cumulative Attachment Loss)慢慢擴大,牙鬆、牙肉萎縮的情況也開始顯著。一般而言,不同階段的牙周病,也有不同的症狀。

牙周病3階段:初期/中期/後期症狀⬇⬇⬇

牙周病3大階段。
牙周病3大階段。
牙周病初期症狀:流牙血。
牙周病初期症狀:流牙血。
牙周病中期症狀:牙肉紅腫。
牙周病中期症狀:牙肉紅腫。
牙周病中期症狀:牙肉萎縮。
牙周病中期症狀:牙肉萎縮。
牙周病後期症狀:口臭。
牙周病後期症狀:口臭。
牙周病後期症狀:嚴重牙肉萎縮。
牙周病後期症狀:嚴重牙肉萎縮。
牙周病後期症狀:牙齒移位。
牙周病後期症狀:牙齒移位。
牙周病風險。
牙周病風險。
牙周病風險:牙齒欠牙骨支撐而脫落。
牙周病風險:牙齒欠牙骨支撐而脫落。
牙周病風險:增加患腦退化症、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風險。
牙周病風險:增加患腦退化症、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風險。

 

 

牙周病有何症狀?

  • 初期:牙肉紅腫、刷牙時流牙血、口臭
  • 中期:牙肉紅腫、流牙血、口臭、牙齒開始鬆、牙肉萎縮、牙齒敏感
  • 後期:牙肉紅腫、流牙血、口臭、牙齒非常鬆、嚴重牙肉萎縮、牙齒敏感、流膿、牙齒移位、咬食物時感痛

不過,牙周病患者的症狀不盡相同,胡醫生舉例指,吸煙者有機會較少流牙血,因為尼古丁會影響牙肉的血液循環及免疫系統,令他們未能察覺自己已患上牙周病,導致病情轉趨嚴重。另外,牙齒清潔度不足的人士也難察覺流牙血,因為他們刷牙時根本沒碰到牙肉。

牙周病可自行痊癒嗎?惡化恐增患糖尿病風險?

胡醫生指出,牙周病不會自行痊癒,當症狀已經很明顯時,治療起來也較困難,病人無法自行清除牙石,需要牙醫透過儀器清理。同時,病人在治療後需繼續保持口腔清潔。

若不及時治療牙周病,病人有機會牙肉萎縮及牙腳外露,繼而導致牙骨逐漸萎縮。當牙齒無牙骨支撐,牙齒就會移位,甚至脫落。另有研究指出,牙周病會增加身體發炎(Systemic Inflammation)反應,不受控的牙周病會令其他疾病惡化,甚至可能增加引發腦退化症、中風、糖尿病、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的風險。

牙肉痛是牙周病/熱氣?如何分辨症狀?

胡醫生指,部分人會把牙周病與「熱氣」導致的牙肉發炎紅腫混淆,因此延誤治療。牙周病或會令口腔某些部位出現間歇性發炎紅腫,這症狀有機會令患者誤以為自己「熱氣」,部分人更會自行服用消炎藥或抗生素,以為就此可解決問題。

他表示,服用藥物或許可紓緩部分徵狀,不過治標不治本,例如某位置的牙肉經常發炎紅腫,就應盡快求醫檢查。一旦證實患上牙周病,就要配合牙周病治療,並學習正確清潔牙齒及口腔的方法,才可有效改善症狀。

預防牙周病4大方法

預防勝於治療,胡醫生提出以下方法供參考,以減低患上牙周病的風險:

預防牙周病貼士。
預防牙周病貼士。
定期看牙醫進行檢查。
定期看牙醫進行檢查。
每半年至一年定期洗牙。
每半年至一年定期洗牙。
善用牙線或牙縫刷清潔牙隙。
善用牙線或牙縫刷清潔牙隙。
牙縫闊的位置,可使用牙縫刷。
牙縫闊的位置,可使用牙縫刷。
因應牙縫黑三角的闊度,而選擇牙縫刷刷頭的大小。
因應牙縫黑三角的闊度,而選擇牙縫刷刷頭的大小。

 

 

如何預防牙周病?

  1. 定期看牙醫,進行檢查及X光檢查。
  2. 每6個月至一年定期洗牙一次。
  3. 每天早晚刷牙,並善用牙線或牙縫刷清潔牙隙。
  4. 牙縫較闊的位置,可用牙縫刷清潔。因應牙縫黑三角的闊度,可選擇牙縫刷刷頭的大小。

部分人會擔心使用牙縫刷令牙縫黑三角越刷越大,胡醫生表示,只要選用合適的牙縫刷刷頭,則可避免此問題,除非使用過大的牙縫刷刷頭。此外,如發現自己流牙血或某個位置的牙肉經常腫痛發炎等,應盡快向牙醫求診。

延伸閱讀:每天刷牙也蛀牙?吃太甜才蛀牙?補完不再蛀?牙醫拆解5大迷思教補救方法

蛀牙高危因素
蛀牙高危因素
一天多餐
一天多餐
經常吃零食
經常吃零食
常喝含有糖份/碳酸飲品
常喝含有糖份/碳酸飲品
常常試味的廚師
常常試味的廚師
增加細菌酸性侵蝕牙齒的時間,導致口腔的微生態失衡。
增加細菌酸性侵蝕牙齒的時間,導致口腔的微生態失衡。
減少用餐次數,最好為3次。
減少用餐次數,最好為3次。
口水分泌不足
口水分泌不足
接受化療、電療的癌症病人
接受化療、電療的癌症病人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患者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患者
修格連氏症候群患者
修格連氏症候群患者
口水有中和酸性和殺菌的作用,若口水分泌不足,牙齒就會失去保護。
口水有中和酸性和殺菌的作用,若口水分泌不足,牙齒就會失去保護。
進行氟素預防治療及定期覆診。
進行氟素預防治療及定期覆診。
口腔清潔不足
口腔清潔不足
只用牙刷、不用牙線清潔牙齒的人士
只用牙刷、不用牙線清潔牙齒的人士
牙刷只能清潔牙齒的頰側、舌側和咀嚼面,卻不能刷牙縫的污垢。
牙刷只能清潔牙齒的頰側、舌側和咀嚼面,卻不能刷牙縫的污垢。
以致這些地方容易滋生細菌,引致蛀牙。
以致這些地方容易滋生細菌,引致蛀牙。
應向牙醫了解如何清潔並勤加清潔。
應向牙醫了解如何清潔並勤加清潔。
牙菌膜積聚
牙菌膜積聚
戴假牙人士
戴假牙人士
箍牙人士
箍牙人士
無論透明箍還是鋼箍,都容易藏污垢和細菌。
無論透明箍還是鋼箍,都容易藏污垢和細菌。
應勤加清潔、定期覆診,以及避免使用自助箍牙服務。
應勤加清潔、定期覆診,以及避免使用自助箍牙服務。
幼童
幼童
部分小朋友常哭,家長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長期含奶進睡。
部分小朋友常哭,家長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長期含奶進睡。
牙齒長期浸在奶中,細菌更多機會侵蝕牙齒。
牙齒長期浸在奶中,細菌更多機會侵蝕牙齒。
小朋友對蛀牙未必有充足的警覺性,牙痛時又不懂表逹不適。
小朋友對蛀牙未必有充足的警覺性,牙痛時又不懂表逹不適。
建議家長幫忙留意,並在孩子出牙後避免含奶進睡。
建議家長幫忙留意,並在孩子出牙後避免含奶進睡。

 

 

延伸閱讀:牙痛代表蛀牙還是牙周病? 拆解2大口腔疾病成因症狀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蛀牙症狀及治療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預防蛀牙方法

編輯:吳梓楓

---

相關文章:

牙齒健康|牙縫卡菜渣=患牙周病?攝牙罅恐藏4大問題須杜牙根

傷牙食物︱喝咖啡易爛牙?3類早餐食物最傷牙 教6大保護貼士

甚麼是激光牙科治療?牙醫解構6大作用 杜牙根/美白牙齒/治療牙周病

換牙刷|患病康復要換新牙刷? 專家教5招揀牙刷防牙石蛀牙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