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水腫恐是心肝腎出事?中醫拆解成因 推介13種食物湯水補腎去水腫

2024-06-09 00:00

經常水腫恐是心肝腎出事?中醫拆解成因 推介13種食物湯水補腎去水腫
經常水腫恐是心肝腎出事?中醫拆解成因 推介13種食物湯水補腎去水腫

夏天潮濕多雨,人體一旦濕氣過重,容易水腫。不過,水腫成因眾多,可能是心肝腎出問題,又或是甲狀腺機能有毛病,宜及早正視,以防是重病警號。註冊中醫師張勇教大家辨識水腫成因、症狀,並推介13款可強化臟腑,健脾肺補腎的食物和湯水,有助去水腫。

甚麼是水腫?與久坐/飲食/疾病有關?

「水腫」是指身體組織滯留過多液體,無法排出時,身體變得腫脹。身體任何部位均有機會出現水腫情況,例如手、手臂、腳踝、小腿等。張勇醫師表示,水腫的出現可與飲食、藥物、久坐久站等有關,亦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若人體積聚水濕,除了水腫,還可能伴隨身重、胸悶、疲乏、胃口差、容易腹脹等症狀。

水腫8大風險因素 恐是肝病腎病徵兆

香港夏季潮濕多雨,人體內容易積聚水濕,尤其是整天處於冷氣環境的人士,反而使排汗量減少,不能藉排汗來排除體內累積的熱能,容易增加濕重、水腫的機會。張勇醫師指,導致水腫的原因非常多,當中主要包括以下8大因素:

水腫成因是甚麼? ⬇⬇⬇

 

 

引致水腫的8大風險因素

  1. 久坐或保持一個姿勢也會導致局部水腫,多見於下肢水腫。

  2. 女性出現周期性水腫可能與月經週期有關,水腫會隨月經周期而出現及減退。

  3. 吃太多高鹽食物也會導致水腫。

  4. 水腫也可能由藥物引起,如部分高血壓藥物、消炎止痛藥、類固醇藥物、雌激素藥物等都可能會引起水腫。

  5. 腎臟疾病:腎病會影響人體代謝體液和鈉而導致水腫,而與腎病有關的水腫一般會反映在雙腿部和眼睛周圍。

  6. 心臟衰竭:下肢水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臟衰竭警訊,代表心臟舒張或收縮的力度不足。此外,心臟衰竭還可能造成肝臟或肺水腫,即俗稱的肺積水。

  7. 肝硬化:肝臟負責製造白蛋白,維持血液中足夠的水分,如果肝硬化等肝臟疾病使肝臟功能失調、白蛋白不足,血管內的滲透壓下降,水分就會從血液中跑到組織中而形成水腫,容易堆積在下肢以及腹部,出現腳水腫及肚子腫脹的症狀。

  8.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無論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都有機會導致身體組織浮腫。

夏天易水腫?如何自測水腫症狀?

哪些季節及天氣,人體最易出現水腫問題?張勇醫師提醒,在換季、冬春季交替時可能較易出現水腫。當季節變換、氣溫高低起伏時,隨著氣溫上升,排尿的次數可能會較以前減少,但汗液的排出也不多,導致身體內的水分無法有效地排出,從而形成水腫。

此外,香港夏季潮濕多雨,人體內亦較易積聚水濕,尤其是整天處於冷氣環境,反而使排汗減少,不能藉排汗來排除體內累積的熱能,更容易增加水腫的風險。

如何判斷是否水腫?中醫教1招自測

在中醫學角度,人體水濕內積除了會水腫,還可伴隨身重、胸悶、疲乏、胃口差、容易腹脹等症狀。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水腫問題,可透過以下簡單方法檢測:

  1. 按壓小腿脛骨邊的位置,觀察其回彈來判斷水腫程度。
  2. 做法/步驟:用手按壓小腿脛骨部位3秒後放開,如果凹陷超過2毫米,並且不能立刻回彈,就可能是水腫,建議盡快就醫。

推介10種食物去水腫 健脾肺補腎

如何改善水腫問題?中醫學認為,水腫問題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使之不能正常運化水液,令水濕在體內積聚,主要涉及肺、脾、腎三個臟腑。

張勇醫師表示,治療方面以中藥內服為主,旨在調整臟腑功能、改善氣血津液的運行,治療水腫的同時,並且改善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而出現的其他症狀,當中常見症狀如疲倦、面色白、手腳冰冷、容易泄瀉、鼻敏感等。

食用健脾肺補腎的食物,有助強化臟腑機能,以提升新陳代謝,及時排走體內濕氣,減少出現水腫情況。他建議進食10種有助預防水腫的食物及中藥材。

5種食物改善/預防水腫 (功效、食用宜忌)⬇⬇⬇

 

 

5種食物去水腫 調補脾肺腎

日常食物中,有不少具有去濕利水功效。張勇醫師建議,可按個別體質及狀況,分清食用宜忌,適量食用以下5種食物,以助人體排濕去水腫。

1. 冬瓜

  • 性味:冬瓜味甘、淡,性涼。
  • 歸經:入肺、小腸、膀胱經。
  • 功效:清熱利水、解暑熱。

2. 薏苡仁

  • 性味: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
  • 歸經:歸脾、胃、肺經。
  •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

3. 綠茶

  • 性味:綠茶味甘,性微寒。
  • 歸經:歸心、肝、脾、肺、腎五經。
  • 功效:清熱、養陰生津。

4. 赤小豆

  • 性味:赤小豆味甘、酸,性平。
  • 歸經:入脾、心、肺經。
  • 功效:利水除濕、消腫解毒。

5. 荷葉

  • 性味:荷葉味苦,性涼。
  • 歸經:歸心、肝、脾、胃經。
  • 功效:清熱解暑、升發清陽。

5種中藥材改善/預防水腫(功效、食用宜忌)⬇⬇⬇  

 

 

5種中藥材去水腫 強化脾肺腎

1. 茯苓

  • 性味:味甘、淡,性平。
  • 歸經:歸心、脾、腎經。
  • 功效:能健脾補中、利水滲濕。

2. 白朮

  • 性味:味苦、甘,性溫。
  • 歸經:歸脾、胃經。
  • 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

3. 五指毛桃

  • 性味:味甘,性平。
  • 歸經:歸脾、肺、肝經。
  • 功效:健脾化濕、舒筋活絡。

4. 土茯苓

  • 性味:味甘、淡,性平。
  • 歸經:歸肝、胃經。
  • 功效:解毒利濕,通利關節。

5. 玉米鬚

  • 性味:玉米鬚性味甘、淡,性平。
  • 歸經:歸腎、膀胱、肝、膽經。
  • 功效:清熱化濕、平肝利膽。

3款去水腫湯水食療 1款茶可祛濕促進代謝 

肺、脾、腎三臟功能一旦失調,人體就很易受水腫問題困擾。張勇醫師推介3款食療,有助保持這三大臟腑健康。土茯苓山藥冬瓜湯、五指毛桃茯苓祛濕湯、陳皮普洱茶,均有助強化脾肺及腎機能,提升新陳代謝率,促進身體運化水濕,改善及預防水腫問題。

去水腫湯水食療(材料、製法)⬇⬇⬇

 

 

3款湯水茶飲有助去水腫

1. 土茯苓山藥冬瓜湯

  • 材料:土茯苓15克、赤小豆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山藥15克、蜜棗2粒、冬瓜半個、豬骨1斤。
  • 製法:豬骨先汆水,各材料洗淨後一同放砂煲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滾後,改用小火煲約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 功效:清熱、祛濕。

2. 五指毛桃茯苓祛濕湯

  • 材料:五指毛桃20克、茯苓10克、白扁豆10克、生熟薏米各10克、山藥5錢、大棗2枚、豬腱半斤。
  • 製法:豬腱先汆水,各材料洗淨後一同放砂煲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 功效:健脾化濕、舒筋活絡。

3. 陳皮普洱茶

  • 材料:陳皮半塊、普洱茶葉若干。
  • 製法:加適量熱水,浸泡10分鐘後即可飲用。
  • 功效:行氣、燥濕。

預防水腫3大方法 

張勇醫師提醒大家,除了受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日常起居及生活習慣不當,亦很容易會誘發水腫問題。他建議採用以下3個方法,能有效預防水腫。

 

 

日常起居飲食 預防水腫3大守則

1. 減少久坐、適當運動:

  • 保持一個姿勢詔久,會使下肢循環變差,繼而出現下肢水腫,運動可以幫助血液循環,可有效改善這類型的水腫。
  • 平時久坐者,建議每小時起身走動5分鐘左右。

2. 飲食少鹽減鈉:

  • 因為鹽巴內的鈉會讓水分滯留於人體。

3. 保持適當體重:

  • 因為體胖的人士一般代謝較差,相比他人可能更容易出現水腫問題。

---

相關文章:

臉浮腫下半身易水腫 推介20種高鉀水果 去水腫兼降血壓 吃香蕉最有效?

肝病症狀|皮膚變黃/水腫代表肝不好?外表出現4大特徵恐患肝病須求醫

臉水腫皺紋多=中風心臟病先兆?外貌有9大變化恐患心血管病 醫生教自測症狀

降血壓去水腫不只吃香蕉!營養師推介8種高鉀水果 2款維他命C最高

降血壓|餸菜高鈉血壓急升易水腫傷腎!吃薯仔可急救?推介6種食物降血壓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