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檢查痛嗎?有後遺症?清腸吃甚麼?醫生教檢查前後飲食/恢復方法

2024-05-21 00:00

大腸鏡檢查痛嗎?有後遺症?清腸吃甚麼?醫生教檢查前後飲食/恢復方法
大腸鏡檢查痛嗎?有後遺症?清腸吃甚麼?醫生教檢查前後飲食/恢復方法

大腸鏡檢查是及早發現大腸癌的有效方法,本港政府亦建議50歲以上人士,每5至10年進行相關檢查。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向《星島頭條》分享有關大腸鏡檢查的資訊,解答常見疑問:照大腸鏡痛嗎?一般需時多久?照腸鏡前清腸要準備甚麼?事後恢復飲食宜吃甚麼?

照大腸鏡痛嗎?檢查時間多久?

外科專科劉卓靈醫生表示,就私家醫院及日間醫療中心來說,現時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大多數是在麻醉科醫生的監測下進行麻醉,過程是十分舒適及安全的。患者在整個檢查過程都會處於無知覺及無痛狀態。

麻醉科醫生會監控患者的生命跡象,包括心跳、血壓、脈搏、血氧等,並會根據需要適時添加麻醉劑,讓進行內窺鏡檢查的醫生可以專心檢查和治療,也有利醫生能夠更仔細、更全面地檢查大腸內部。

總括而言,大腸內窺鏡檢查是在無痛及無知覺下進行,而且檢查過程通常很快(約30分鐘至1小時)。如果對檢查過程有任何擔憂,可以與進行檢查的醫生討論,亦可向麻醉科醫生請求進一步解釋檢查的安全性及麻醉的風險。

【同場加映】大腸癌12大症狀

大腸癌徵狀
大腸癌徵狀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
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
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
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
大便後仍有便意
大便後仍有便意
無故體重下降
無故體重下降
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手腳冰冷
手腳冰冷
疲倦
疲倦
心跳加速
心跳加速
氣喘
氣喘
面色蒼白
面色蒼白
頭暈
頭暈

 

照大腸鏡前要準備甚麼?一定要禁食?

照大腸內窺鏡前須要進行一些準備,以確保檢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般的準備步驟:

1. 藥物管理

在檢查前,須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包括處方藥、非處方藥和補充劑。醫生可能會建議暫時停止某些藥物,如薄血丸、補血丸、鐵丸、亞士匹靈等。

2. 醫療背景

向主診醫生提供真實的醫療訊息,包括過去的病史、手術史、過敏反應和任何特殊情況。這將有助於醫生評估健康狀況和制定適當的檢查方案。

3. 飲食限制及清腸

在檢查數天,須要遵從特定的飲食限制,如低纖維飲食或清淡飲食,這有助於減少腸內殘留物,使檢查更加清晰。醫生會安排特定的藥物或瀉藥給病人於檢查前一天服用。

檢查前3天:停止進食含高纖維的食物及飲品。(圖片來源:iStock)
檢查前3天:停止進食含高纖維的食物及飲品。(圖片來源:iStock)
例如菜、生果、麥皮、菇類、穀類食物等。(圖片來源:iStock)
例如菜、生果、麥皮、菇類、穀類食物等。(圖片來源:iStock)
可以食用澱粉質、蛋白質及脂肪類食物。(圖片來源:iStock)
可以食用澱粉質、蛋白質及脂肪類食物。(圖片來源:iStock)
可以食用澱粉質、蛋白質及脂肪類食物。(圖片來源:iStock)
可以食用澱粉質、蛋白質及脂肪類食物。(圖片來源:iStock)
檢查前1天:只進食流質食物,例如魚肉粥、碎肉粥等。(圖片來源:iStock)
檢查前1天:只進食流質食物,例如魚肉粥、碎肉粥等。(圖片來源:iStock)
檢查前1天或當天早上:服用醫生處方的大腸清瀉劑。(圖片來源:iStock)
檢查前1天或當天早上:服用醫生處方的大腸清瀉劑。(圖片來源:iStock)
檢查前6小時:禁止進食。(圖片來源:iStock)
檢查前6小時:禁止進食。(圖片來源:iStock)
檢查前2小時:仍可以補充適量水分。(圖片來源:iStock)
檢查前2小時:仍可以補充適量水分。(圖片來源:iStock)

 

照大腸鏡前3日 可以吃甚麼清腸?

  • 檢查前3天:停止進食含高纖維的食物及飲品,例如菜、生果、麥皮、菇類、穀類食物等;可以食用澱粉質、蛋白質及脂肪類食物。
  • 檢查前1天:只進食流質食物,例如魚肉粥、碎肉粥等。
  • 檢查前1天或當天早上:服用醫生處方的大腸清瀉劑。
  • 檢查前6小時:禁止進食。
  • 檢查前2小時:仍可以補充適量水分。

照腸鏡會有甚麼後遺症/副作用?

劉卓靈醫生表示,在大腸內窺鏡檢查後,有些人可能會出現一些身體不適或暫時的副作用。以下是可能引發的不適感:

1. 腹痛和脹氣

在檢查過程中,將空氣或二氧化碳輸入大腸(現時的科技通常輸入的是二氧化碳),以展開腸道,並且可能會抽取少量組織進行化驗,這可能導致輕微腹痛和脹氣感。這種不適感通常是暫時的,並在幾小時內消失。如病人有持續的腹脹及腹痛情況,應即時聯絡醫生或醫療機構作進一步跟進。

2. 輕微的直腸出血

醫生在切除瘜肉或鉗取部分組織時,腸道可能會出現輕微流血的情況。如術後當天出現少量粉紅色血水,屬於正常情況,病人不須過於擔心。但如果發現有鮮血或者如紅豆沙似的血便排出,病人應即時聯絡醫生或醫療機構作進一步跟進。 

3. 腸穿孔

以現今的醫療技術及大腸內窺鏡發展的成熟程度,這是一個非常罕有的情況。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幾乎可以說是萬中無一,不必過分憂慮。

4. 疲勞和嗜睡

如果在檢查過程中使用了鎮靜劑或麻醉,可能會感到疲勞和嗜睡。這種疲勞感通常在幾小時內或1天左右消退,但有些人可能需要數天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如果對任何不適感或後遺症感到擔憂,或者症狀持續不退,請立即向醫生求助。

【同場加映】大腸鏡檢查|大腸癌年奪2300命!大腸鏡多久照一次?一文看清檢查項目/流程/費用

照腸鏡後飲食及恢復建議

劉卓靈醫生指,在完成大腸內窺鏡檢查後,醫生會就檢查情況提供術後飲食的注意事項。一般來說,如果病人經過檢查後,診斷大腸屬完全正常,便可於術後開始正常飲食。

切除瘜肉/活組織鉗取的病人

在大腸檢查過程中,有進行瘜肉切除或者活組織鉗取的病人,由於腸道有細小的傷口,醫生一般會建議避免進食太硬的高纖維食物,例如芥蘭等,而一些軟身的纖維是可以正常進食的。  

完成大腸鏡檢查當日注意事項

完成檢查後當天,病人應避免駕駛、簽署重要文件及明火煮食等,並應在至少1名家人或朋友陪同下回家,以確保安全。病人於當日應盡量在家休息,多補充電解質及水分,可進行正常的日常活動。檢查後24小時,除了避免進食太硬的高纖維食物外,病人可回復正常飲食。

劉醫生提醒,一般而言,醫療機構會於檢查後,將列明注意事項的單張或小冊子派發給病人,以便查閱。如果出現持續腹痛、出血、發燒、嘔吐或其他異常症狀,請立即告訴醫生。這些症狀可能須要進一步評估或處理。

延伸閱讀:大便黏馬桶=患大腸癌? 小心出現6大高危情況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帶有血液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帶有血液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變得越來越細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變得越來越細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帶有大量黏液或發出惡臭
患大腸癌症狀:糞便帶有大量黏液或發出惡臭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
患大腸癌症狀:排便習慣改變
患大腸癌症狀:排便習慣改變
患大腸癌症狀: 排便前嚴重腹部絞痛
患大腸癌症狀: 排便前嚴重腹部絞痛
患大腸癌症狀: 有便意但感覺排不乾淨
患大腸癌症狀: 有便意但感覺排不乾淨

 

 

延伸閱讀:研究證1種早餐食物易致大腸癌 多吃6類食物減風險

大腸癌研究結果
大腸癌研究結果
2種食物會增加直腸癌風
2種食物會增加直腸癌風
酒精
酒精
酒精飲品中的「乙醇」是大腸癌的風險因素之一,因其代謝產物乙醛已被國際研究機構評定為人類致癌物。
酒精飲品中的「乙醇」是大腸癌的風險因素之一,因其代謝產物乙醛已被國際研究機構評定為人類致癌物。
白麵包
白麵包
研究結果發現,攝取白麵包會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由於白麵包屬於精製穀物,而吃大量白麵包可能會攝取較少量的全穀物和纖維。
研究結果發現,攝取白麵包會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由於白麵包屬於精製穀物,而吃大量白麵包可能會攝取較少量的全穀物和纖維。
全穀物是許多維他命、礦物質和多酚等植物化學物質的主要來源,有助抗癌,並通過多種潛在機制影響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全穀物是許多維他命、礦物質和多酚等植物化學物質的主要來源,有助抗癌,並通過多種潛在機制影響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6種食物防止患大腸癌
6種食物防止患大腸癌
纖維
纖維
鈣
鎂
磷
錳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編輯:陳思雅

---

相關文章:

大腸癌篩查計劃揭2900港人中招 2種屁味是警號?一文看清症狀/成因/參加方法

一年5900港人確診 1種新檢測方法準確度達94% 不用照大腸鏡 附症狀/自測方法

男子常飲1種湯確診大腸癌 揭1種徵兆是癌變警號 很多人也中招

不吃肉也患大腸癌3期!女子長年吃素竟須切腸保命 醫生揭1類食物暗藏陷阱

不肚餓但肚子「咕咕叫」揭患大腸癌!伴隨5症狀即求醫

25歲網紅常腹瀉 患直腸癌晚期逝 2症狀最關鍵 12先兆勿忽略

---

由即日起至5月27日,參加《星島申訴王》「港人置業意向」問卷調查,即有機會贏走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2張或SMARTECH智能煮食鍋! https://bit.ly/3V7t3o7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