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菌|男子旅遊染食肉菌截肢保命 食生蠔也會出事? 10招防食肉菌感染

2024-02-27 00:00

食肉菌|男子旅遊染食肉菌截肢保命 食生蠔也會出事? 10招防食肉菌感染
食肉菌|男子旅遊染食肉菌截肢保命 食生蠔也會出事? 10招防食肉菌感染

旅行時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生病或受傷。一名加拿大華裔男子早前與家人到東南亞旅遊,期間因感染食肉菌出現壞死性筋膜炎,最後須截肢保命。有專家指出食肉菌可導致嚴重的細菌感染,除了接觸海鮮外,連吃生蠔都有機會中招,並教10招預防感染惡菌。

男子東南亞旅遊 染食肉菌險死須截肢保命 

該名男子Christopher Won是溫哥華消防局助理局長,他日前與妻兒一家四口到東南亞旅遊,期間懷疑在新加坡感染食肉惡菌而出現壞死性筋膜炎。當他們轉抵香港後,Won的病情惡化,最後須接受截肢手術,切除右小腿以保存性命。

點擊看Christopher Won感染食肉菌治療情況⬇⬇⬇

Won日前旅遊期間在新加坡感染食肉惡菌。(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Won日前旅遊期間在新加坡感染食肉惡菌。(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轉抵香港後Won的病情惡化。(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轉抵香港後Won的病情惡化。(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Christopher Won須切除右小腿保命。(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Christopher Won須切除右小腿保命。(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Christopher Won在香港治療期間進行了多次手術。(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Christopher Won在香港治療期間進行了多次手術。(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根據其太太Marie Hui在社交平台透露,Won仍未知甚麼時候能出院。(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根據其太太Marie Hui在社交平台透露,Won仍未知甚麼時候能出院。(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溫哥華市長亦送上慰問。(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溫哥華市長亦送上慰問。(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Christopher Won在社交平台分享病況。(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Christopher Won在社交平台分享病況。(相片來源:Marie Hui IG)

 

Won的情況一度相當嚴峻,在港進行了多次手術。其太太在社交平台發文指丈夫「差點沒能活著離開手術室」。她表示,目前尚未清楚丈夫從何途徑感染,亦不知道何時能夠出院,一切取決於康復進度。

食肉菌感染極嚴重 5大病徵須即求醫

甚麼是壞死性筋膜炎?本港衞生署資料顯示,壞死性筋膜炎(即食肉菌感染)是感染創傷弧菌所引致的一種嚴重的細菌感染,能迅速蔓延並引致身體軟組織壞死。有4種海鮮容易引致食肉菌感染,處理時須多加注意。高風險海鮮/病徵/治理方法如下:

食肉菌感染
食肉菌感染
甚麼是食肉菌感染?
甚麼是食肉菌感染?
高風險海鮮1:魚
高風險海鮮1:魚
高風險海鮮2:蝦
高風險海鮮2:蝦
高風險海鮮3:蟹
高風險海鮮3:蟹
高風險海鮮4:貝殼類
高風險海鮮4:貝殼類
病徵1
病徵1
病徵2
病徵2
病徵3
病徵3
病徵
病徵
病徵
病徵
治理方法1
治理方法1
治理方法2
治理方法2

 

創傷弧菌感染截肢死亡率高 注意2大感染途徑

創傷弧菌主要染病源頭是甚麼?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創傷弧菌是一種自然存在於和暖海水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致的傷口感染死亡率可達20%。即使沒有致命,患者大多須接受截肢手術。其感染途徑如下:

創傷弧菌感染
創傷弧菌感染
感染渠道
感染渠道
感染渠道
感染渠道
1.食物
1.食物
1.食物
1.食物
2.傷口
2.傷口
2.傷口
2.傷口
平均死亡率
平均死亡率

 

 

7類人易感染食肉菌 4類病人高危

甚麼人比較容易中招?衞生署指出,除了長者或長期病患者外,有7類人感染食肉菌風險較高,當中包括4類疾病的患者:

7類人易感染食肉菌
7類人易感染食肉菌
 經常處理或接觸生海鮮的人
經常處理或接觸生海鮮的人
肝病患者
肝病患者
癌症患者
癌症患者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地中海貧血患者
地中海貧血患者
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服用降胃酸藥物人士
服用降胃酸藥物人士

 

 

10招預防創傷弧菌感染 處理海鮮要小心

衞生署提出10大預防創傷弧菌感染的建議,提醒市民應注意妥善處理食物,並應正確地護理傷口。尤其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人士或長期病患者更應多加注意。

創傷弧菌感染 預防方法
創傷弧菌感染 預防方法
正確護理傷口
正確護理傷口
1. 盡快清潔傷口,並妥善覆蓋傷口。
1. 盡快清潔傷口,並妥善覆蓋傷口。
2. 即使是輕微或沒有感染的傷口也應該立即治理。
2. 即使是輕微或沒有感染的傷口也應該立即治理。
3. 觸摸傷口前、後須潔淨雙手。
3. 觸摸傷口前、後須潔淨雙手。
4. 避免傷口接觸海水或生的海產。
4. 避免傷口接觸海水或生的海產。
5. 如持續皮膚紅腫及痛楚等,應盡早求診
5. 如持續皮膚紅腫及痛楚等,應盡早求診
妥善處理食物
妥善處理食物
1. 前往街市時,避免皮膚接觸污水。
1. 前往街市時,避免皮膚接觸污水。
2. 留意海產的尖刺部份,如魚鰭、蝦頭和蟹等以免被刺傷。
2. 留意海產的尖刺部份,如魚鰭、蝦頭和蟹等以免被刺傷。
3. 在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時,應戴上保護手套。
3. 在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時,應戴上保護手套。
4. 徹底煮熟海產,特別是貝殼類海產,如蠔、蜆及青口等,應煮至貝殼打開。
4. 徹底煮熟海產,特別是貝殼類海產,如蠔、蜆及青口等,應煮至貝殼打開。
4. 避免進食生蠔或生的貝殼類海產。
4. 避免進食生蠔或生的貝殼類海產。
5. 妥善將熟食和生的海產分開處理,以免交叉污染。
5. 妥善將熟食和生的海產分開處理,以免交叉污染。

 

 

延伸閱讀:徒手摸淡水魚易受感染?5招預防侵入性乙型鏈球菌

預防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方法
預防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方法
水產或食肆的從業員應在處理水產時戴上手套,並避免徒手直接接觸水產或污水。
水產或食肆的從業員應在處理水產時戴上手套,並避免徒手直接接觸水產或污水。
在街市選購魚類時不應觸碰魚身,亦不應使用店鋪提供的毛巾。
在街市選購魚類時不應觸碰魚身,亦不應使用店鋪提供的毛巾。
雙手一旦觸碰了未經完全烹煮的水產,應盡快使用梘液和清水洗手。
雙手一旦觸碰了未經完全烹煮的水產,應盡快使用梘液和清水洗手。
在家中處理水產時亦應戴上手套,並於處理有關食物後充分潔手。
在家中處理水產時亦應戴上手套,並於處理有關食物後充分潔手。
切勿進食任何淡水魚刺身、未經烹煮或未完全煮熟的淡水水產。
切勿進食任何淡水魚刺身、未經烹煮或未完全煮熟的淡水水產。
若要進食火鍋食物或含有水產的粥品,應確保食物徹底煮熟。
若要進食火鍋食物或含有水產的粥品,應確保食物徹底煮熟。
食物的中心或最厚部分須在攝氏75度烹煮至少15秒,以消滅致病菌。
食物的中心或最厚部分須在攝氏75度烹煮至少15秒,以消滅致病菌。
雙手若帶有傷口,切勿直接接觸水產。
雙手若帶有傷口,切勿直接接觸水產。
若在處理水產的過程中造成傷口,須立即徹底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妥善覆蓋。
若在處理水產的過程中造成傷口,須立即徹底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妥善覆蓋。
若發現傷口感染,應立即求醫。
若發現傷口感染,應立即求醫。

 

資料來源:香港衞生署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相關文章:

女子食海鮮後發燒器官衰竭亡 7類人最高危易染食肉菌

女子洗蟹做漏1事 敗血病休克險送命 小心4類海鮮

40歲女吃魚忽略1事 嘴發黑截肢險死 4類海鮮風險高

上水買淡水魚染惡菌2人亡 忌徒手摸魚?忽略2事易中招 附高危症狀

一條油甘魚藏30cm生猛寄生蟲 鯖魚都出事!專家揭高危魚類+教3招預防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