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症狀|38歲醫生易疲累揭患末期肝癌逝 身體出現7大警號要求醫
2023-06-09 00:00
容易感到疲累可能是肝癌先兆?台灣曾有一位胸腔科醫生38歲時經常感到疲累,隨手為自己檢查時發現肝臟有腫瘤,被診斷為末期肝癌,經歷4次復發後病逝。有肝膽腸胃科醫生提醒,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身體一旦出現7大症狀要小心,因可能患肝癌的警號。
肝癌症狀|容易疲累揭患肝癌末期 4度復發離世
肝膽腸胃科醫生吳文傑在台灣節目《健康2.0》中提及,台大醫院胸腔科醫生廖永祥該在大學時就發現自己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多年來有定期追蹤和抽血;但因以為肝功能正常,就沒定期進行超聲波檢查。
【同場加映】乙型肝炎常見症狀
某次為病人進行超聲波檢查後,廖醫生因覺得特別容易疲累,就順便照超聲波檢查自己的腹部,發現肝臟出現10cm大的腫瘤。經進一步檢查後,證實患上末期肝癌,並被告知只剩下半年的壽命。
雖已至末期,但廖醫生並無放棄,仍積極抗癌,接受手術切除2/3肝臟;惟數月後再度復發,需再次接受手術。抗癌多年,當病情穩定時,他再回到醫生崗位繼續診症,惜7年後不敵癌魔離世。
【同場加映】肝癌成因 8大風險因素易致癌
肝癌症狀|肝臟6大求救訊號 極度疲勞恐肝臟發炎
吳文傑醫生指出,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但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有可能是肝臟在發出求救的訊號,應盡快就醫。
肝癌症狀1:極度疲勞
- 感到極度疲勞,有可能是肝臟發炎的徵兆。腸胃科當中約1至2成因極度疲勞而求診的患者,是有肝臟發炎。
肝癌症狀2:右上腹腫脹
- 當肝臟嚴重發炎時,肝臟外膜會腫脹,引起右上腹脹痛和不適感。但輕微的發炎可能不會有疼痛感。
肝癌症狀3:尿液顏色異常
- 當膽色素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尿液顏色可能會變成紅茶色,同時眼睛也會出現黃疸。
肝癌症狀4:皮膚痕癢
- 肝毒素累積在皮膚中,可能會導致皮膚瘙癢和乾燥。
肝癌症狀5:食慾不振
- 肝毒素可能會影響腦部神經,對食慾造成影響。
肝癌症狀6:噁心
- 腦部神經受影響後,除了吃不下,也會出現噁心。
肝癌症狀7:嘔吐
- 腦部神經受影響,也可能會出現嘔吐。
肝癌症狀|肝指數正常≠肝臟健康?肝炎變肝癌有3階段
即使抽血報告顯示肝指數正常,也不能保證肝臟健康,未必能及時發現肝癌。肝膽腸胃科醫生吳文傑引述土耳其一份集合1700多位肝癌病人的研究報告指出以下情況:
- 有40%抽血報告正常的患者是罹患肝癌。
- 腫瘤小於5cm的肝癌患者中,接近60%人幾乎沒有症狀。
- 一旦抽血報告顯示異常時,腫瘤多數已大於5cm,屬於晚期肝癌。
根據上述研究,肝炎發展成肝癌有3個階段:
吳文傑醫生指出,肝癌實際上是由慢性疾病引起的。分別有20%乙型肝炎患者及80%丙型肝炎患者會發展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患者中,有1/4患者會發展成肝硬化;每20位肝硬化患者中,就有一位罹患肝癌。
他建議,肝硬化患者要密切追蹤,宜每3個月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查。乙肝、丙肝患者亦應定期做身體檢查,並積極接受治療。他指出,丙型肝炎個案中,已有完全痊癒的例子。
肝癌症狀|肝炎發展成肝癌的時間
香港防癌會指出,乙型肝炎長期帶菌者的情況在香港十分嚴重。肝炎在多少年後會演變為肝癌?肝病肝炎發展成肝癌的時間如下:
香港防癌會指,病變並非一朝一夕發生,而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發展。
- 乙型肝炎長期帶菌者中,有1/4人會演變成肝硬化或導致肝癌。
- 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士:約10年後,會出現慢性肝炎;大約再到20年後,演變成肝硬化肝硬化之後約30年,變成肝癌。
香港防癌會指,上述時間是估計的時間,病情實際進展因人而異,視乎肝炎病毒的活躍程度。研究發現,病毒的活躍性高時,肝細胞被破壞的速度會更快,所以病人很快便有肝硬化或慢性肝炎。
防癌會指,由感染到乙型肝炎病毒至演變成肝癌約需50至60年的時間。若初生或1、2歲的小孩感染到乙型肝炎的話,他們可能會在60歲後出現問題,所以大部份肝癌患者都是成年人。
延伸閱讀:預防肝癌6大方法
本港醫管局指出,可透過以下6個方法預防肝癌:
延伸閱讀:3種瘀青情況恐肝硬化肝癌徵兆
外科醫生陳榮堅亦曾發文提醒,若身上經常出現莫名其妙的瘀青,通常是缺乏維他命C、維他命K,以及服用治療心律不整、心臟病、控制血壓等藥物。嚴重起來可能是肝臟或腎臟功能受損,甚至是肝硬化。
他指出,以下3種異常瘀青情況要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避免10大傷肝壞習慣
台灣營養師程涵宇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大部份肝病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當出現症狀時通常已很嚴重。如想護肝保肝,最好方法是避免以下10大傷肝壞習慣。
延伸閱讀:護肝排毒必吃12種食物 防肝炎肝癌脂肪肝
肝臟不健康,可能會引發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維持肝臟健康要從飲食入手。她推介12種食物護肝排毒,可以為身體帶來4大好處:降低患肝癌風險、護肝抗炎、調整肝指數、對抗脂肪肝。
護肝排毒食物清單: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