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肉類|日吃1條半腸仔患大腸癌率高18% 常吃4種肉高鈉易中風
2023-02-04 00:00
腸仔、火腿、臘腸深受港人歡迎,是打邊爐、燒烤、吃煲仔飯必吃的食材。港人常吃的7種肉類中,有4種加工肉類較高鈉。衞生署指,高鈉飲食可致3大健康問題,包括中風。大腸癌則為本港第2號致命癌症,世衞指,每天吃1條半腸仔患大腸癌風險高18%,其中有2大肉類被列為致癌物。
比拼7種肉類鈉含量 食5塊餐肉即超標
港人常吃的火腿、香腸、午餐肉、煙肉、瘦豬扒、魚柳及去皮雞胸肉這7種肉類鈉含量有多高?
加工肉類鈉含量:
非加工肉類鈉含量:
從上述資料可見,7種肉類中,午餐肉鈉含量最高,吃5塊已超出一日所需要的鈉攝取量。
2類肉為致癌物 日食1.5條腸仔增風險
世衞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早於2015年已公布加工肉致癌研究結果,把加工肉類歸類為「令人類致癌」(第1組); 紅肉則「可能令人類致癌」(第2A組)。
IARC指,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類,患大腸癌的風險將增加18%;吃得愈多,風險愈大。50克加工肉類的份量,大約相當於1.5條香腸或2片煙肉或2片火腿或3塊午餐肉。
為何加工肉類較高鈉?
衞生署解釋指,在加工肉類製作過程中或會加入鹽及亞硝酸鹽, 大大增加鈉含量。 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可抑制肉毒桿菌等細菌生長。硝酸鹽在食物中細菌的還原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以發揮防腐功能。
IARC曾評估,攝入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致癌性,認為從食物中攝入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如產生內生性硝化作用,即轉化為亞硝基化合物(如亞硝胺),可令實驗動物患癌,但表示只有有限或不充分的證據證明食物內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可令人類和動物患癌。
推介低脂肉類
衞生署提醒大眾,為自己健康著想,飲食時應以「三低一高」為原則,即低油(脂肪)、低鹽(鈉)、低糖和高纖。肉類方面,建議盡量選擇以下天然低脂肉類。
天然低脂肉類:
低鈉飲食
食安中心建議大家選擇較低鈉食物:
- 改變飲食習慣,減少在食物添加鹽或含鈉的調味料:用天然材料(例如蒜、薑、檸檬/青檸汁、芫茜等)替代高鹽分的調味料及醬汁(例如蝦醬、豆豉、雞粉、𧐢油等)。此舉可讓味蕾適應少鹽的食物。
- 減少食用加工食物:例如減少食用經醃製的魚類/肉類/蔬菜類食品、火腿和香腸、鹹味零食及即食麵等。
延伸閱讀:5類食物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成因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大腸癌是在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而癌細胞會持續生長,並逐漸擴散和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
大腸癌常見症狀
衞生署指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病徵往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常見的大腸癌徵狀如下:
大腸癌預防方法
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相輔相承,衞生署表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減低患上大腸癌的機會。預防方法如下: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