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2022文化系列|機遇與挑戰 科技造就表演藝術昇華

2022-04-12 00:00

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是全球趨勢,也是香港創意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政府最新發布的《財政預算案》提到已預留一億港元,推出多項措施協助相關的發展。本地表演藝術界現時如何融入科技、未來又可以如何突破?且看三大藝團的回應。

文:梁懿

圖:受訪單位提供

包括多個場景的《安‧非她命》善用影像來說故事。(圖由香港話劇團提供,攝:阮漢威)
包括多個場景的《安‧非她命》善用影像來說故事。(圖由香港話劇團提供,攝:阮漢威)
結合古典音樂與多媒體的「麥兜音樂會」系列。(圖由香港小交響樂團提供)
結合古典音樂與多媒體的「麥兜音樂會」系列。(圖由香港小交響樂團提供)

 

政府預告明年起將推行「藝術科技資助先導計畫」,鼓勵九大主要藝團應用藝術科技,豐富舞台創作,並為「藝能發展資助計畫」額外注資一千萬元,鼓勵中小型藝團進行相關探索。預計明年分階段啟用的東九文化中心,亦預留了每年八千五百萬元支持其發展為藝術科技搖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演藝場地的設備也會被提升,讓藝團能在表演中活用科技。

有助開拓新空間

作為香港九大藝團之一的香港芭蕾舞團,其行政總監李易璇認為,香港藝術科技發展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她說:「表演藝術是很好的載體,具備不同元素去承載科技創意,香港亦有許多創作人才,若硬件和技術上可以配合,能提升作品講故事的層次,這對習慣使用手機和玩遊戲的年輕人和小孩子來說,更具吸引力,例如我們之前公演的《大亨小傳》,便採用大型投影,加強舞台效果。」她預告舞團將於本年度「國際綜藝合家歡」期間,在港鐵藝術空間演繹《灰姑娘》,利用擴張實境(AR)增添互動效果,之後還會跟英國製作公司合作,帶來以恐龍為題的演出。

《大亨小傳》以大型投影增強舞台效果。 (圖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攝:Conrad Dy-Liacco)
《大亨小傳》以大型投影增強舞台效果。 (圖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攝:Conrad Dy-Liacco)
香港芭蕾舞團行政總監李易璇提出教育對藝術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攝:Conrad Dy-Liacco)
香港芭蕾舞團行政總監李易璇提出教育對藝術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攝:Conrad Dy-Liacco)

香港小交響樂團節目經理黃紫菱也認同日新月異的科技,能為表演藝術開拓新空間,疫情的出現某程度正催化了大家善用科技求變,在場地關閉時繼續為社會帶來藝術滋養,例如該樂團便製作了《Back On Stage》音樂會電影系列及《Tiny Galaxy Concerts@Wontonmeen》網上音樂會。「我們運用鏡頭作音樂導賞,用近鏡聚焦樂師的微表情,或以廣角鏡頭展現樂隊整體的氣勢,加強演出的感染力,也得以突破現場演出的限制,重新構思不一樣的節目編排,如加插音樂家於演出前後的幕後點滴,呈現更完整和立體的節目。」

香港話劇團高級經理(製作)黎栩昕指,藝術科技在港雖然仍屬起步階段,但是無論表演者還是觀眾,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甚高,「香港人『轉數』很快,能夠運用和適應新意念,加上糅合中西文化的背景,能令科技元素有更多可能性。」該劇團便曾於2017年作品《塵上不囂》中,以全息投影配合燈光,做出演員在台上自焚的效果,令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香港話劇團高級經理(製作)黎栩昕認為香港觀眾對高科技甚感興趣,圖左為該劇團曾以全息投影帶來演員在台上自焚的效果。(圖由香港話劇團提供,攝:Carmen So)
香港話劇團高級經理(製作)黎栩昕認為香港觀眾對高科技甚感興趣,圖左為該劇團曾以全息投影帶來演員在台上自焚的效果。(圖由香港話劇團提供,攝:Carmen So)

 

場地與人才限制

問到在港發展藝術科技的難度,三位受訪者不約而同提到場地配套。香港小交響樂團曾於2018年舉辦全港首屆國際指揮大賽,該次也是演出場地香港大會堂首次舉辦大型全球綫上直播,黃紫菱形容籌劃過程比預想的複雜,但亦成為樂團與場地的寶貴經驗。

黎栩昕表示香港話劇團不似外國劇團有自己的劇院,在港也難以進行合成排練,或長期租用場地,因此只能在公演前幾天才實地綵排和測試技術,「若現場效果未如理想,便只能妥協或作即時應變。」另一邊廂的香港芭蕾舞團,亦面對同樣的難題,李易璇說:「我們一般只能在演出前一星期進入劇院,連綵排時間都未必足夠,如要加入科技元素,起碼要兩、三星期測試才可。」被視為藝術科技專屬場地的東九文化中心預計明年啟用,曾跟業界進行了介紹及示範,黎栩昕反應正面,「這對不同藝術形式都有刺激作用,以前大家可能只有想法,現在可以更大膽地去創作。」儘管其劇團並非以新科技作賣點,但她認為場地若能配備新式器材,便能吸引創作者思考如何加以運用,「例如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的《我們的音樂劇》,便運用了實時音效追蹤,為觀眾帶來更多元化的聽覺效果。」

香港小交響樂團節目經理黃紫菱指,科技能為音樂創作、節目內容、演出形式等帶來更多變化。
香港小交響樂團節目經理黃紫菱指,科技能為音樂創作、節目內容、演出形式等帶來更多變化。
《Tiny Galaxy Concerts》於深水埗Wontonmeen旅舍進行拍攝。(圖由香港小交響樂團提供)
《Tiny Galaxy Concerts》於深水埗Wontonmeen旅舍進行拍攝。(圖由香港小交響樂團提供)

 

至於另一發展難關,是人才培育,黎栩昕指現時大部分表演藝術工作者均接受傳統訓練出身,要善用科技於創作和演出之中,必先要了解科技的特性,才能把想法實踐。李易璇亦說:「創作人與科技人之間需要磨合,發展出一些共同語言。」她並點出現行教育應幫助結合傳統與科技,將兩者的距離拉近。

黃紫菱對科技應用的前景甚為樂觀,她以音樂作例子,「就如嗅覺會影響我們的味覺,視覺及聽覺的感受也會相互影響,新科技將革新我們欣賞音樂的方式,讓我們可以用眼睛『看音樂』。電影或網上音樂會也打破了只能走進音樂廳欣賞古典音樂的界綫,令演出多了新的『生命』。」

表演藝術在融入科技後能增添變化和提升觀賞體驗,不但是觀眾的喜訊,相信更能為香港創意文化產業帶來更多的新機遇,對整體藝術發展都是好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