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浪潮》十五載 培養電影新力量
2021-06-10 00:00
《鮮浪潮》的名字不禁讓人想起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香港電影新浪潮。其時一群年輕的電影創作人,紛紛以嶄新的電影語言改變了電影工業,示範另一種拍電影的方式。《鮮浪潮》也承襲如此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鼓勵及推動年輕人以多元及具創意的形式創作電影,因此每屆的本地短片比賽,也展現了新世代對當前社會的聲音與想像。是故《鮮浪潮》成了近十多年香港電影發展中的重要部分。
《鮮浪潮》副主席舒琪回望這十五年《鮮浪潮》的歷史:「也許是時間的累積,《鮮浪潮》的確受文化界與電影界所認識,也獲得注目。也許由於《鮮浪潮》促成了電影《樹大招風》,也有一些參賽者往後參加了首部劇情電影計畫因而拍攝了長片,近年《鮮浪潮》的確被不少人視為入電影界的重要平台。」不過,他同時認為這是整個電影業界的自然交替,《鮮浪潮》的平台只是給予了年輕創作者一個展示作品的平台,也為電影業界提供了新的人才補充。「《鮮浪潮》始終不能邀功太多,因為《鮮浪潮》而能夠往後繼續拍片的例子數量不多,《鮮浪潮》更多是提供了重要的助力。」畢竟,十五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見證了香港電影的高低起伏。因此本屆《鮮浪潮》與過往不同,一方面仍有過往的本地短片比賽與來自不同地方的國際短片,另一方面特意選取了部分歷屆評審所拍攝的新作,以此方式回溯《鮮浪潮》一路走來的腳步。舒琪解釋:「《鮮浪潮》一直希望能與歷屆的嘉賓導演與評審保持聯絡,繼續關注其作品,能作參考作用。」不過因資源有限,本屆暫只能選取了七部歷屆評審的新作,如矢崎仁司的《櫻》和《記憶的靜物》、中國第六代導演章明的《熱湯》、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氣球》等。
除此以外,早於本屆短片節舉行前,《鮮浪潮》也舉行了「歷屆優秀作品線上馬拉松」,試驗在網絡上放映的形式。舒琪道,《鮮浪潮》在十五年間,除了受到較多關注的得獎作之外,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因此希望藉網上放映的形式來重溫。「這次的網上放映觀眾的反應頗活躍,我們也希望嘗試效果,包括技術與觀眾的反應等,往後希望能循此方向,搭建一個『Fresh Wave Channel』,作長期固定的放映與討論。」他也深明,線上放映需要長時間來累積觀眾,是故以此作起點。他更希望日後此放映渠道能發展成放映其他類近《鮮浪潮》短片的作品,或與海外短片合作。「片源不成問題,更重要的是運作的方式。」
訪問時,舒琪尚未觀看今年的本地參賽新作,不過他也從近年的參賽作品,以及對比海外的作品觀察得到部分的現象。「去年的參賽作品始終因社會事件而瀰漫挫敗的情緒,氣氛低迷,但正面回應社會事件的作品較想像中少。今年參賽作品的題材亦與過去大致相同,也是家庭、幻想、同志、自殺及對未來的局限等。當然,《鮮浪潮》的參賽作品不能完全反映社會。」
他認為,台灣、日本及泰國等地的海外短片題材更廣泛。「即使有些類近的題材,如個人幻想,但海外作品的想像力更豐富,也更大膽。」他直言,即使水平差不多的創作者,本地的作品也較之海外不理想。「這也許是與香港這十多年間的教育及創作者所身處的成長環境有關,對他們造成頗大的影響。」
他更透露,本地觀眾與參賽者也對短片節內的海外作品興趣不大,他亦表示沮喪,更有不少參賽者因視《鮮浪潮》為重要的機會與踏腳石,是故作品也顯然是揣摩過去的得獎作品。「這是我最不想見到的。」舒琪坦言。
不過,十五年的栽種也許尚未成大器,未來的日子,《鮮浪潮》仍默默地耕墾與播種。
第十五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日期:6月11日(五)至7月4日(日)
網頁:www.freshwave.hk
文:觀青圖:《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