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2021-05-13 00:00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的鍾凱霖,說自己曾經「少年得志,沖昏頭腦」,聽後不禁失笑,心想現在才二十三歲的她不還是「少年」嗎?不過年紀輕輕的她,學習和創作的道路並不平坦,讓她想法比真實年齡成熟,更會珍惜生命。鍾凱霖十歲時被診斷有脊椎側彎症,脊椎呈「S」形,家人帶她看過不少醫生,嘗試過物理治療、針灸等各種方法,依然未能治好,中學時期曾經需要二十四小時戴上膠架,對一個青春正盛的少女來說無疑是煎熬,幸而鍾凱霖從小酷愛畫畫,創作成為她最好的成長伴侶。
鍾凱霖學畫是從西方畫開始,也喜歡寫生,中學時候曾忍受長途飛機和戶外寫生對身體造成的壓力和痛楚,跟隨劉浩昌老師參加有「畫壇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青少年蒙馬特現場繪畫比賽》,並獲得「全球最佳青少年畫家」獎項:「當時覺得自己了不起,升上大學後才漸漸發現自己的不足,特別是接觸中國水墨畫後,傳統中國畫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的技法和涵義,讓我對創作有全新的看法,我很幸運有機會跟隨王秋童老師學習,未來我會專注提升自己的技法,希望結合香港獨特的都市環境與傳統水墨畫,傳承中國文化。」
因為身體的狀況,鍾凱霖很多運動也做不了,但她學會了釋懷:「這個病不會完全康復的,我已經學會如何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安排作息時間,而且最近不用寫生,身體的壓力減輕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鍾凱霖近日參與《敢動藝術》項目,與香港撐竿跳紀錄保持者張培賢見面交流,感受特別深刻,驚歎有人會選擇這麼冷門的運動項目,並排除萬難堅持下去:「張培賢說撐竿跳的竿就像是他的Buddy(夥伴)一樣。這個想法特別新鮮,和我看待畫筆一樣。不是單純的死物和工具,它們陪伴我們一起成長,度過許多考驗和難關,是生命中重要的夥伴。」
鍾凱霖以水墨設色完成了兩幅作品《撐竿跳》和《飛躍夢想》,捕捉張培賢撐竿躍起的一刻,前者的背景是鍾凱霖作品常見的香港都市背景,並加上了奧運主辦城市的元素,後者較為抽象,描繪運動員夢想世界,兩者都凸顯了運動員與竿的關係:「與張培賢的認識雖然不深,但是足以看出他的堅毅。克服畏高,每日訓練八小時以上的他,冒着經常受傷的危險,卻一次又一次握緊手中的竹竿。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對撐竿跳的熱愛。如果換作是我,恐怕早就被嚇怕了。以他現在的成績,雖然與參加奧運的門檻有距離,但是希望他不要放棄自己的奧運夢想。」
談到夢想,鍾凱霖對藝術夢堅定不移:「我現在最大的動力就是每天畫水墨的過程,思考如何改善,希望看到自己一天一天進步。過去一年疫症令展覽和交流的機會減少,但也給我時間去反思,盡量讓自己不被外界影響,專心做自己的事。我覺得年輕人最難得的就是青春,我們必須珍惜,凡事『搏到盡』,承擔責任,不要讓自己後悔!」
突然覺得運動員和藝術家有很多相似之處,特別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從事運動和藝術創作這類沒有保障的工作,被視為沒有前途,運動員甚至冒着身體受傷的危險,究竟讓這些年輕人無怨無悔投入的動力來自哪裏?無論手中拿着的是竹竿還是畫筆,他們毫不畏縮勇往直前,憑的就是青春的力量,令人感動,也令人羨慕。踏入哀樂中年,驀然回首,當年的勇氣和熱情今何在?祝福所有為自己理想默默奮鬥的年輕朋友!
《敢動藝術》網上展覽
網頁:www.artnextexpo.com
文:蘇媛 圖:由受訪者及文化躍動提供
蘇媛,一位業餘藝術愛好者,早年留學英國倫敦,學習東方文化和中國藝術,曾參與藝術拍賣、展覽和出版等工作,研究範圍以玉器和近現代中國書畫為主,經常出沒香港和內地的拍賣會與畫廊,遊走於藝術和商業之間。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