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灣舊村

2021-05-13 00:00

縱使早已料到馬灣舊村會有消失的一天,但是最近看到舊村被圍封,準備動工改建的消息時,心中還是有點戚然。

在未有珀麗灣之前,舊村一直是馬灣的中心。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青馬大橋興建,地產商看中馬灣的發展潛力,計畫開闢為大型私人住宅區,遂協助政府將村民安置到附近新建的村屋。舊村自此逐漸丟空荒廢,一轉眼二十多年,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當離島到處都變得人煙稠密,馬灣舊村算得上是我心目中的Best Kept Secret。還記得多年前第一次來到那裏,白天竟也不見人影,鐵絲網把兩旁的空房子包圍,大部分都是兩、三層高的村屋,有的則是更古老、白牆瓦頂的平房,海邊則有幾座鐵皮搭建而成的吊腳棚屋。時間好像在搬村那一刻就停頓下來,只能憑尚未拆下的招牌、褪色的廣告,勉強想像昔日熱鬧的模樣。

跟其他離島一樣,馬灣也有座天后廟,不過規模非常迷你。廟外有大片空地,村民雖然搬離了舊村,但仍會回來曬蝦膏,那裏正好跟汲水門大橋遙遙相對,一傳統一現代,形成強烈對比。深井昔日有街渡來往馬灣,如今街渡停運,舊村的碼頭只偶爾有人前來垂釣,或駕着小艇來往。鄰近碼頭是荒廢了的鄉事委員會和健康院,裏面仍掛着鄉紳總理的黑白瓷相,眾人皆滿面堆笑,在頹垣敗瓦之間,倒更添一絲詭異。

去年疫情多了餘暇,我帶朋友先後兩次走進馬灣舊村。數年沒來,僅餘的兩、三戶人家都已經搬走了,有的房子更被樹幹纏繞成為樹屋。曬蝦膏的藤箕遭棄置一旁,空氣中再也沒有飄着那陣鹹腥味。棚屋不堪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倒塌下來,更顯得破敗荒涼。不過近年廢墟攝影大行其道,像馬灣這麼一大片廢墟,又可以隨意自出自入,自然成為龍友的寵兒。遊人也比以前多了,空屋都被繪上大幅顏色鮮艷的塗鴉。

提起馬灣歷史,很多人都會說到清朝建立的「九龍關」。其實在舊村的後山上,還有座小小的「美經援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組織支援新界漁民而興建的,如今亦已人去樓空,那一頁冷戰史恐怕也隨着發展而煙消雲散了。

文、圖:曾肇弘
曾肇弘,中文系畢業,文化與電影研究者。現為電影文化中心(香港)副主席、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電郵:[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