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盘︱议员公开发言偏谨慎 议会生态待「进化」

2024-08-15 08:43

大棋盘︱议员公开发言偏谨慎 议会生态待「进化」
大棋盘︱议员公开发言偏谨慎 议会生态待「进化」

现届立法会任期只馀一年多,不少议员正筹谋连任,包括透过成立不同平台、协会增加曝光,跟进特定议题以突出个人强项,当然离不开主旋律,例如研究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过有政界反映,现时议员公开发言的同质性较强,认为太过「小心」可能是不健康现象,议会生态仍有待「进化」。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会生态,亦受到政圈中人关注。资料图片

官场中人:正常社会应有政策矛盾出现

昔日立法会剑拔弩张,陷入「泛民vs建制」对立,议题容易政治化,拉布严重。中央落实「爱国者治港」后,各级选举入闸者须经过严格提名和资审会门槛,所有议员皆符合爱国者标准。制度设计原意,是摒弃不必要政治纷争,专注处理民生政策。

新议会运作3年多,一直以高效见称,但有官场中人不讳言,议员议会发言「过于谨慎」,例如议员议案主题经常重复谈及一些「非常政治正确」的议题,发言亦欠缺新意,每每先引述一段领导人讲话,内容「唔使听都知大概想讲乜」;但其实私下沟通时,议员明明能提出具增值性意见,但去到议事堂,却见不到这些真知灼见。

该官场中人认为,站在政府角度,相当欢迎甚至期待议员对政策提出质疑,一定程度也是市民的期许,「只要对事不对人,从来不怕批评。以往政治二元对立消失了,正常社会应会有其他矛盾出现,例如经济政策偏左与偏右等等,这些争议是可辩的」。

一名具份量政圈人士同意此现象,举例指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崔建春,上月对媒体公开表示香港欢迎外国「正面介入」(positive intervention),反对的只是「负面干预」,相信现任议员没有一个敢公开说出前半句,只会将中央官员过往说过的话拼凑,「学习」一番,但没有新的创建。

该人指,中央领导人前年七一讲话,关键词之一是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香港过去赖以成功关键是国际联系,能与欧美打交道,到底在哪些具体范畴上香港继续欢迎与欧美交流,值得讨论,但现时未见充分发挥,「可能对议员来说,讲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最重要是不要说错话」。

议员呼冤:拎出嚟嘈唔一定对件事最好

有熟悉本地政圈生态人士认为,政治人物首要任务都是确保自己政治生命得以延续,过往议员要展示自己「做到嘢」,最直接方法是提出争议话题,争取曝光,但现在反而选择求稳,这本身未必是问题,但若这种气氛成为主流,就会影响议会「生命力」。

不过有议员呼冤,举例指议员对T4公路、简约公屋等议题,有不同意见,而即使是国家大政策,例如大湾区融合、新质生产力等,议员也能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认为「同质化」一说不太准确。另一资深议员则指,爱国者治港的特性,就是政府、议员齐心做好政策,「拎出嚟嘈唔一定对件事最好」,内部沟通也可有好效果。也有人认为议会生态是互动,当官员认为议员发言欠创建,也要视乎当局对不同意见的包容度。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指以上状况成因复杂,可能是议员未能掌握新时代议会需要、发言尺度,或未能树立某特定政策范畴专长,导致发言时趋于保守谨慎;而提出「建设性批评」比单纯批评困难许多,因涉及深入研究、总结经验以至切实可行建议,目前只有少数议员做得到。

聂风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