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重新解读体重指标

2021-12-09 12:00

目前本港衞生署以体重指标界定成年人的体重是否超标。衞生署网页图片
目前本港衞生署以体重指标界定成年人的体重是否超标。衞生署网页图片

体重指标,又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是用来分析身体重量是否适中的最常用方法,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公斤)/身高(米)。目前本港衞生署以体重指标界定十八岁以上成年人肥胖:体重指标大过或等于二十五属于肥胖,二十三至二十四点九属于过重,十八点五至二十二点九属于适中,少于十八点五属于过轻。不过,用这种方法来衡量是否体重适中,容易出现误差。早于十多年前,医学期刊《刺针》杂志已有文章提出质疑,指体重指标并非衡量身体重量是否适中的准确方法。

最近美国天普大学公共衞生学院肥胖研究与教育中心科研人员指出,由于体重指标只是采用「体重」和「身高」两者来做比较,组成身体重量的物质,包括脂肪、骨骼和肌肉量等,并没有计算在内,这是体重指标是否构成健康风险的迷思。举例说,一名榄球运动员身高五尺十寸,体重二百二十磅,他的体重指标计算为三十一点五,属于肥胖。但事实上,这名球员的肌肉成分十分高,而且仅得百分之六的身体脂肪比例,显然是一个十分强壮的运动员,他被界定为肥胖的体重指标,根本不会带来健康风险。

体重指标的起源来自约二百年前,由比利时天文及统计学者计算出来的一个指标。到七十年代由生理学者基尔斯把这个指标用来计算肥胖衍生的健康问题,由于全球人类出现肥胖,从公共健康推广而言,体重指标可以说是最简单方法让市民大众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适中,所以世界各地健康机构都采用了。至于体重指标是否准确,公共衞生专家过去十多年来都有争议。最近英国出现二型糖尿病与体质指数的研究发现,不同种族及文化背景的人,采用体重指数来界定二型糖尿病的健康风险,数值上确有所不同。

在本港,体重指标和量度腰围都是常用衡量体重是否适中的工具。衞生署建议成年男士及女士的腰围,分别不应高于九十及八十厘米,超出上述指标则属于中央肥胖,健康风险大大增加。总体而言,目前健康专家认为,不论体质指标、量度腰围或腰围比等指标,只属于初步参考。一但超出建议范围,应该进行身体检查,包括量度血压及血脂三高等问题,及早解除身体健康风险,才是维持健康的对策。请谨记维持健康的四宝:恒常运动、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及压力处理。健康的身体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健康行为来维持。雷雄德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