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孩子怕丑还是社交障碍? 专家吁加强认识选择性缄默症

2021-06-02 16:18

家长要小心分辨孩子究竟只是怕丑,还是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网图(示意图)
家长要小心分辨孩子究竟只是怕丑,还是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网图(示意图)

小朋友在外人面前总是不敢开口说话?坐小巴时即使到站也「讲不出声」?家长要小心分辨,孩子究竟只是怕丑,还是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症!有专家指出,此症需要尽早治疗,以防影响孩子日后的社交及表达能力,导致阻碍求学及就业发展。

东华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务中心教育心理学家唐莹表示,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罕见的焦虑症,患者对某些人或在某些社交场合,例如学校、工作、公共场所等,无法正常开口说话。唐莹指出,约140人便有一名儿童出现这种症状,普遍在2至4岁时病发,通常在上学后才易被发现。

唐莹续称,选择性缄默症的病因分先天和后天两类,先天乃遗传因素,后天的是受环境影响。不少家长以为孩子不说话只是害羞,每当孩子在家以外不说话,父母便会代其「说话」解围,久而久之,更强化了孩子的「退缩行为」。她表示,许多家长对如何界定孩子是害羞,还是情绪行爲上须专业支援感到无所适从,简言之,一般孩子在陌生环境热身一段时间便能自如地说话,缄默症孩子即使在同一环境数月,仍无法与人对话。

唐莹又表示,由于此症不会自行痊愈,故应及早介入治疗,「于幼儿阶段,幼儿会因害怕说话而致日常运作受干扰,例如在课堂上急小便,却不敢举手表示上洗手间,引致濑尿的尴尬情况,这类小朋友长大后,沟通能力可能相对较弱,社交上易与人疏离,同时也会影响学习表现,尤其在小组讨论、个人表达时,表现会明显更弱。」

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东华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务中心注册社工黄敏仪指,选择性缄默症有其专属治疗方法。她表示,首先家长及老师应提高对此症的认识,留意孩子有否出现异常不说话的情况;至于确诊孩子,在治疗师协助下,家长可尝试通过简单的游戏,与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们重拾说话的勇气。

黄敏仪指出,在第一阶段,游戏中使用的玩具会倾向无规则,例如Lego、煮饭仔、磁石贴等,家长陪子女玩时不是教子女怎样玩,而是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话事,家长应随孩子的方式玩玩具,并且不时肯定孩子在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到了第二阶段,便可以在游戏中增加对答的分量,由于这些孩子对回答事实性的问题会较有信心,故常会用颜色、形状、数字等这类问题作爲对答的开端。

黄敏仪表示,在持续治疗下,有孩子可在一年内克服恐惧,与老师说「Hello」及「Goodbye」,打招呼对缄默症的孩子是难度很高的任务,正因为每天都要说问候语,故他们的心理负担更重,但只要反覆练习增强自信,总可做到。

黄敏仪提醒,除了家长,老师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夥伴,譬如老师会预先告知治疗师课堂提问的题目,让孩子先进行练习,让他们有信心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以免突如其来的提问,引起孩子的焦虑感。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