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这一种真是富人税
2021-02-26 06:19
近年南下炒作港股的资金愈来愈多,内地股民又对增加印花税的敏感度比香港更高。香港将加印花税看成一种增加税收行为,内地则将加印花税看成一种政策倾向,加印花税有压抑股市泡沫的味道,更加不受内地股民欢迎。
香港政府增加印花税,主要出于财政考虑。政府预计下一个财政年度,仍会有一千零一十六亿元财政赤字,财政储备下降至八千零十亿元,相等于十三个月的政府开支,两年前,财政储备等如二十三个月的政府开支,这两年储备大幅下降。
政府今年选择增加两种税项,一个是增加股票印花税,另一个是增加私家车首次印花税和牌费,背后是一个寻求可负担者开源的思路。私家车并非必需品,调高有关税款,对基层影响较小。至于增加股票印花税,由于环球央行都在印钱,水浸谷高股市。在疫情中百业萧条,唯富股市,股民笑逐颜开,而一般做生意的人和打工仔都愁眉苦脸。政府朝印花税开刀,有徵收富人税的味道。
如果香港经济不大幅改善,政府卖地收入不急增的话,长远而言,政府必须加税或开徵新税种,以增加收入。由于香港税基狭窄,增加税收只能够增加利得税和薪俸税,这会直接打击商业和打工仔的荷包。如果开徵新税,例如销售税,穷人和富人买一个面包,都要支付同样的税金,这变相是向穷人徵税。
左拣右拣,财爷最终拣了向股票印花税开刀,自然被股票投资者痛骂,指加税会压抑交易,政府最后可能会得不偿失。但在央行继续印钱的前提下,得不偿失的讲法有点夸张。对一般股市交易者而言,加了印花税之后,每十万元交易,要多付三十元税金,影响其实微乎其微。只会是那些频繁交易的即日鲜股民,会增加一点成本。
加印花税真正有影响的是高频交易,因为他们的交易次数惊人。现时高频交易逐渐成为主要交易所的主流,有说美股七成成交是高频交易。高频交易商通常做两种生意,一种是合法的市场庄家,为期货期权以至股票做庄家出价,维持交易量同时赚取差额;另一种生意是做量化交易。她们会开发不同的交易模型,最普遍的是套利交易,高频交易员掌握资讯,从公司消息到经济资料,再到其他股票或市场的价格波动,用电脑不断评估股票的合理价格,抓住市场价格稍稍滞后的机会,抢在普通投资者之前以更好的价格成交。
高频交易公司投资于尖端技术,以最快速度处理资讯并在百万分之一秒内执行交易。高频交易公司之间的平均竞争仅持续七十九微秒(一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比眨眼的速度还快,只有最快执行交易的公司可以得到先机。她们最大的风险是速度落后于人。
不了解高频交易的人会觉得这是火星上的操作。我给大家一些数字参考,看看他们赚多少钱。其中一家高频交易商Jane Street的经营数字披露出来,去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八十亿美元,盈利达到六十三亿美元。单是这一家公司的盈利,已经等于全球所有最大银行同期的债券、商品和货币交易收入总和的七分之一!去年上半年,由于新冠疫情令股市大幅波动,对高频交易商非常有利,所以能够有这样高的收益。
Jane Street在疫情期间对每个员工每周派发了七千五百港元疫情补贴。Jane Street全球雇员只有八百人,以这样的人手,可以赚到这么多钱,极其惊人。另一家著名的高频交易商是Citadel,公司的交易员一年可以赚五百万美元,比投资银行家更赚得多。
香港有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都想子女做医生,希望子女一入行就有四、五万元月薪。他们不知道世界已经变了,最能赚钱的,已不是甚么专业人士,而是那些人在高频交易商工作的人。在世界前列的高频交易商,她们出手最低是请研究员,新入行的月薪也有四、五万港元,交易员的工资当然更高了。在高频交易商工作的人,主要来自名牌大学的电脑、数学或者物理的,反而不是读财务的,因为他们其中一个主要工作是开发交易模型。高频交易商是真正的富人。
政府增加交易印花税,要明白会影响到高频交易,影响港交所的成交量。但对一般交易的影响,就相当轻微了。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