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是一种选择|根本月报

2024-09-04 12:34

生活 • 是一种选择|根本月报
生活 • 是一种选择|根本月报

生活,可以有别的选择;生命离不开历史。

笔者亲身接触过身边被情绪困扰的亲友,深明这问题为身边人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活着有何意义?」、「如何活得快乐?」等等话题,有过反覆的沉思,也看过不少相关的心理学、精神科、励志书籍。逾10年的教育事工中,曾接触过不同程度上的情绪病患者或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士。

都市人不快乐,问题都离不开健康、事业(如学业、工作)、家庭。他们之所以患上不同程度上的情绪病,主因大都是来自过分与他人比较、倾向追求越来越多,超负荷带来焦虑和孤单,与亲友关系变得疏离。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沈祖尧教授在2013年一个讲座中,尝言:「你生命中总有4个球在不断抛接:健康、家人、朋友、事业,只有最后1个是胶造的,跌落地会弹番起;但另外3个是玻璃球,稍一失手便会粉碎。」在死亡面前,你会突然发觉,不论你拥有辉煌的事业、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取健康、家人的感情。在死亡的一刻,你带不走地位、财富、外貌,那个时候,你最渴望得到大概是爱和快乐。


适当断、舍、离

人生短暂,就是因为我们不可能有无限的时间、精力,对于生活,我们必须作出适当的断、舍、离。想过简单的生活,我们得增加与亲友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多花时间在个人灵性上的思考,留意自己的情绪,寻找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减少对物欲的追求,将生活压力减至最低。适时远离电子产品,改变自己的心态,尝试享受简单、原始的美好。

6月下旬,笔者与中学生去了一趟北京,亲历不少古迹、遗址,如长城、故宫、卢沟桥等,也参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当地师生进行交流,重拾研读国史的情怀。历史的魅力往往很诱人,历史感唤起不单纯是对真相的追忆,更唤起人的内心深处对事物的眷恋。诚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言:「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国史大纲》卷首语)这份对历史的情感并非只是面对过去,也是面向未来。试想想︰人类如果失去关于自身存在的记忆,等于使现在的一切都变得毫无价值。


学会珍惜和放下

人在世间的一切遭遇都是因缘。对一切好因缘都要学会珍惜和放下,珍惜是因为它好,放下是因为它只是因缘。一切幸福和苦难都是相对,不把成败得失看得太重,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因此快乐不会忘形,痛苦不致失态,渐渐形成一种豁达的胸襟,在浮沉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比方说,正视苦难,「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一个人在苦难中亦可感受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幸福和苦难不一定相互排斥。

生活,是可以选择的。只要愿意踏出一小步,你的生活将有很大的改善。恢复平衡,修习正念呼吸及正念行走,能让我们连结到身体的奥妙。首先是转念,协调身心,培养内在的安祥,继而生出理解和慈悲。犹记得,笔者在什刹海正念行走,虽然汗流浃背,但是只要你每一步都放慢下来,感受脚底抚触大地,让身心重获平静,每走一步都是享受。珍惜每一秒钟,深观古建筑、遗址,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的历史——真是太美了。我们从活着的那一刻就是奇迹,期望世界多点爱和慈悲,互勉之。 


本栏为香港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文学硕士课程同学会与《星岛日报》教育版联合出版。对原文有兴趣的读者可到港大中国历史研究文学硕士课程同学会网页下载:http://machsaa.googlepages.com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ducation@singtao.com。

文:香港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文学硕士课程同学会执委许茵茵

延伸阅读:

井冈山文化研学路线初探|根本月报

鲁迅鼓励青年发表「真心的话」|根本月报

香港少数族裔体育史——印度游乐会起源|根本月报

战前香港举债 兴建基础建设初探|根本月报

古之中溜,今之土地——街头巷角话「土地」|根本月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