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少年归属感 包容及高质量活动成关键|教研并进

2024-07-26 12:08

提高青少年归属感 包容及高质量活动成关键|教研并进
提高青少年归属感 包容及高质量活动成关键|教研并进

香港社会的变迁和疫情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包括对生活多方面的归属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恐惧、沮丧和愤怒,并且生活满意度下降、心理疾病等问题也随之增加。为探究青少年对学校、香港、中国,以及世界的归属感问题,我们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深入了解青少年归属感背后的根源和机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人的说话表达了多元化和共融的重要性。学生的背景,例如性别、出生地、语言以及学习成绩都可能影响他们不同层次的归属感。我们收集了来自香港21间中学1350名学生的问卷,并与其中29名学生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内容,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归属感的具体看法,反思教育工作者如何满足来自不同背景学生的需求。


加强认识中国文化

研究发现,与男生相比,女生对学校给予的安全感的评分更低(女生平均分3.54;男生平均分3.64),同时对学校的归属感也较低。但是,男生在参与各项学校和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上却不如女生高(例如在参与社区活动方面,男生平均分1.95;女生平均分2.08)。另外,访谈中有学生认为「参加各类校际活动让自己对学校更有归属感」。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可以推动反欺凌计划,鼓励学生参与校际活动,以建立让学生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校园环境。

研究还发现,对比于在内地出生的学生,在香港出生的学生对香港的归属感较高(香港出生平均分3.93;内地出生平均分3.78);而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欣赏及对普通话的接受程度则较低,对国家归属感也较低(香港出生平均分3.59;内地出生平均分4.18)。因此,提高这些学生对中国文化、历史和语言的了解和欣赏,也许可以促进他们的国家归属感。访谈中就有学生提到「加深知识去了解国家的特色文化时,对国家的归属感就更大」。


鼓励使用不同语言

此外,语言的使用也对中学生归属感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家中主要讲广东话的学生比在家中说其他语言的学生对香港的归属感更强。另一方面,认为在学校使用普通话很重要的学生则具有更强的国家归属感。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语言,贯彻两文三语,从而提高学生多层次的归属感。

另外,有少数族裔背景的学生对城市和国家的归属感则比非少数族裔学生要低(在国家归属感方面:少数族裔平均分3.12;非少数族裔平均分3.68)。在受访的中学生中,就读于派位成绩组别3(即Band 3)的学生比就读于其他两个组别的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更低。因此,政策制订者与学校应适当分配资源,配备合适的人力资源,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更积极地接纳学生种族、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对于新移民学生及其家庭,例如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融入包容性和多样性的理念。


注重活动质量内容

最后,研究还发现频繁参加本地或国际的学术、社交和体育活动并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这表明仅增加活动的数量并不能解决归属感的问题,而要更加注重活动的质量和内容。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来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国家归属感,或将更多的历史文化纳入课程中,以组织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活动丰富学生见识,提高他们对学校和城市的归属感。正如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当他们感受到「在外也会有别人主动帮助你」,就会体会城市归属感;也有学生认为当「全球性的问题影响到自己或身边的人时,自己对世界就更有归属感和使命感」。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中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价值观,以及他们认为所处环境的安全程度和多元化程度,与他们的归属感最为相关。我们希望上述的发现和建议能帮助学生建立更强的认同感,使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感到真正的归属,从而有助于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将来为社会贡献。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助理教授王慧、香港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讲座教授赵明明、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副教授黄观连、香港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研究助理冯子凌

延伸阅读:

大学与未来想像:学术企业主义之再思和政策启示|教研并进

音乐治疗 助自闭症孩童打开社交大门|教研并进

儿童成长衔接阶段:家长和教师的关键角色|教研并进

不一样的音乐课 发展绝对音感能力|教研并进

探析新冠疫情下 小学电子评估:现状与发展|教研并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