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反帝反封建 促进中国现代化|悦读历史

2024-08-30 14:00

与五四运动关系密不可分的新文化运动,两者互为影响,大为宣扬现代化思潮,鼓励去除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思想运动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反应,更带动了一代青年的思想进步,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大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香港五四青年节2023金紫荆广场五四升旗礼。
香港五四青年节2023金紫荆广场五四升旗礼。

文化冲击引发改革需要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越来越频密,国人渐渐意识到国家的不足,认为有改革的必要。及至清朝被推翻,中国经历政治变革之时,知识分子也觉得传统文化落后,阻碍社会发展,于是提倡改用新文化。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这本杂志次年更名为《新青年》,提倡民主及科学等新思想,很多有名的文人,包括鲁迅及胡适都有参与撰文或编辑。另外,蔡元培于1916年获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后,推动平民教育及自由开放的思想,令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一众知识分子的推动下,不同的论述渐渐引起社会关注,形成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第一期(1915年9月15日)。后改名《新青年》。(维基百科图片)
《青年杂志》第一期(1915年9月15日)。后改名《新青年》。(维基百科图片)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民国时期,提倡民主及科学、社会主义等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批判,例如反对迷信及礼教,甚至是反对儒家思想。另一方面,也鼓励使用白话文,推动文学革命、重新整理及考证古代历史、推动国语运动;甚至是汉字拉丁化,即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运动对传统有不少批判,部分主张激进,甚至支持全盘西化,因此在知识分子之间也有意见分歧。

山东问题激发爱国热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期间与列强讨论山东权益问题。由于日本打算侵略山东,加上中国的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因此列强将权益让给日本,而非交回中国。
事件引致中国民愤,学生在1919年5月4日上街游行抗议,史称「五四运动」。其后全国各地罢课、罢市及罢工,以支持学生,迫使中国拒绝签署对德和约,令「山东问题」成为悬案。最终中日两国于1922年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内容包括日本从山东撤军、中国赎回胶济铁路等,遂解决「山东问题」。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及礼教,重视科学与民主,对当时的学生启发甚大,鼓励他们摆脱旧思想,反对军阀的专制统治。另一方面,五四运动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思想,加强了社会的反传统思潮,令新文化运动发展得更为蓬勃。这两场运动都与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相关,同样是想拯救国家,两者互相影响,亦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其实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

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广场聚集北京13家大学逾3000名学生。(维基百科图片)
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广场聚集北京13家大学逾3000名学生。(维基百科图片)
因为山东问题,激发学生发起大规模游行抗议、街头集会,学生发表演讲,鼓励抵制日货。图为1919年清华学生在体育馆前焚烧日货。
因为山东问题,激发学生发起大规模游行抗议、街头集会,学生发表演讲,鼓励抵制日货。图为1919年清华学生在体育馆前焚烧日货。

传播西方思想影响日后政局

新文化运动亦成功推动了西方思想的传播,例如促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对日后的局势影响深远。传统文化遭严厉批判,有助思想解放,家庭伦理亦出现变化,社会开始反对纳妾,提倡自由恋爱,妇女权益受到关注。文学方面,白话文文学兴起,相关著作越来越多,更涌现鲁迅、郁达夫及郭沫若等文学家。虽然儒家思想受到猛烈冲击,但未被完全推翻。有学者认为旧思想仍有值得保留的地方,支持融合中西哲学,推动「新儒家」的发展。
时至今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讨论仍未停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西方思想的吸收及运用,仍然是知识分子的重要议题。

1949年,中央政府正式宣布5月4日为五四青年节,14至28岁青年放假半天。至今每到五四都有各种纪念活动,还会举行成人仪式。
1949年,中央政府正式宣布5月4日为五四青年节,14至28岁青年放假半天。至今每到五四都有各种纪念活动,还会举行成人仪式。
(左起)鲁迅、郁达夫及郭沫若。其中后世对郭沫若评价褒贬不一,备受争议。郁达夫与鲁迅和郭沫若均私交甚笃,虽然鲁郭二人文人相轻。
(左起)鲁迅、郁达夫及郭沫若。其中后世对郭沫若评价褒贬不一,备受争议。郁达夫与鲁迅和郭沫若均私交甚笃,虽然鲁郭二人文人相轻。

新文化运动重要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原名《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开创人和领袖之一。陈独秀在文章〈敬告青年〉中,宣扬6种青年应该要有的精神:「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后再提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正是由此而来。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1915年第1卷第1期,第13、14页。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1915年第1卷第1期,第13、14页。

胡适推动白话文写作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与领袖之一。1917年初,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其中提出「八个主张」,全力推动白话文写作:「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不但提出革新中国文学的主张,还有亲身实践,以白话文创作新诗,著有《尝试集》。尽管他的文学作品成就不高,但他大胆提出白话文写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一样是很重要的人物。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现代文学第一人

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创作成就最高者,非鲁迅莫属。鲁迅的白话文创作,无论是小说、散文、散文诗、学术研究、译作,都取得非常高的成就,真正成功以白话文创作出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学作品。
他的小说代表作《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等等,一方面以生动有力的文字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另一方面深刻地表达出反封建、反礼教、反传统,反迷信的思想。此外,他的散文更别具一格,以论理为主,形式灵活,称为「杂文」。其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毛泽东誉之为「匕首」和「投枪」,批判有力。

鲁迅作品精选(全套共6册)
鲁迅作品精选(全套共6册)

文: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图:星岛图片库、网上图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