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汉贤 - 偏误与杂讯|谈经论学

2024-05-26 12:30

冯汉贤 - 偏误与杂讯|谈经论学
冯汉贤 - 偏误与杂讯|谈经论学

笔者是篮球爱好者,闲时喜欢到篮球场投篮,也会研究如何能提升投篮的命中率。如学习其他技能般,学习投篮也可从两方面研究提升——过程与效果。过程就是投篮的动作、姿势是否标准?教练可从纠正投球动作来提升球员的命中率。是否姿势正确,效果就必然准确呢?其实也不一定。因此,除过程外,我们也可从效果来检讨,即是投出的球最终是否命中篮框内。

作为教师,在学校也会经常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能(学习命中率)。如研究投篮一样,我也会从过程和效果出发。过程是指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方式和温习常规习惯等;效果就是直视他们的成绩表现。

篇幅所限,本篇想集中讨论学习表现(效果)出现误差的两种来源——偏误与杂讯。偏误是指一致性的失误,像投篮时球总一致偏向左面而未能命中;套用在学习上,就如某些学生每次考试都有充足温习,但都不够时间作答,这正反映他们审题或书写过慢,原因清晰可见。面对偏误,学习者可做的,就是弄清偏差的地方在哪,作出系统性的改善,如作答太慢就聚焦提速。

杂讯则不一样,它是指不一致的失误。如投篮时球的落点分散,左偏、右偏、太用力、不够力的情况都有;如用以上应试的例子来说,就是有时答中要点但不够时间,有时够时间作答但离题,总之每次失准的原因都不一,像杂讯般让人弄不清楚核心原因。虽然杂讯难以被发现,但是还有方法可减轻它对人们的影响。

诺贝尔奖得主康纳曼在其著作《杂讯》中,对如何应对杂讯对人们判断的影响作出几项建议,当中也指向一个重要想法,避免基于太早出现的直觉而作出结论的快思维。如有些同学爱说:「我就是数学差,所以……」「我就是记性不好,所以……」这可能并非事实,坦诚和仔细看待自己的误点,才能拨开杂讯背后的迷雾,对症下药,提升学习表现。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老师、卓师会德育及公民教育范畴召集人。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5月24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冯汉贤 - 目标以外 人生以内|谈经论学

冯汉贤 - 心流与最佳状态|谈经论学

冯汉贤 - 久坐的常态|谈经论学

冯汉贤 - 提升考试力的三点|谈经论学

冯汉贤 - 没了记忆 还剩甚么|谈经论学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