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科2024|拯救中文写作卷——8大急救写作法

2024-04-06 14:00

写作难以速成,文凭试中文科卷二的写作题目变幻莫测,同学是否有感每日反覆写作,分数仍是不相上下?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丈」,成绩总是难以达标?最后一期文凭试攻略为学子剖析卷二历届题型重点及考生常犯错误,八招急救写作法让同学不必文采斐然亦能下笔如神,找回一线生机!

历届试题回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文写作卷纵然难破,参考历届试题总能有所启发。下文整理了多届试题,将众多题型简单概括为三类。

1. 半开放性题型:记事、描写、抒情文

此类为历届文凭试必考题型,要求考生通过叙写生活事件或描写人物言行,抒发对人事的反思,选题率普遍最高,类型包括:

  • 指定叙事、自由抒情   例:2023年「一次令我百感交集的聚餐」、2018年「重游旧地所见有感」等
  • 自由叙事、指定抒情/说理   例:2017年「自此之后,我终于解开了心结」(指定抒情)、2014年「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沉默是必要的」(指定说理)等
  • 自由叙事、自由抒情   例:2022年「校服的自述」、2019年「这一句话,我会记上一辈子」等
  • 人物描写   例:2020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2012年的「唐老师」等

2. 开放性题型:文类不限

此类题型形式多变,文体亦不限,惟必须扣连题目中的关键事物或概念写作,例如过往曾要求考生对漫画或图片内容写作:2022年提供三格漫画,考生须紧扣背后寓意并从多角度表达对「得不偿失」的看法;又曾要求考生围绕阅读材料写作:2019年提供与「想想别人」有关的诗歌选节;2016年亦曾出现半命题,要求考生在题目「我在_____之中找到快乐」补上词语,然后以此为题写作。

2022年提供的三格漫画
2022年提供的三格漫画

3. 评论题型:论说、议论文

每年文凭试均设评论题型,题目中多有论说关键词如:「谈(谈)」、「看法」「是否同意」、「我见」等字眼,如2019年要求考生谈谈对「读书无用」的看法;2021年要求考生发表对「富足的物质条件有利孩子成长」观点的看法等;2020年亦曾提供一段人物对话,要求考生对「送礼」一事发表看法。

了解考生通病 避免重蹈覆辙

考评局每年都会在试后编印文凭试报告书,分析应届考生的表现,展出优秀答卷和统计相关数据。通过研究该报告,便能了解众考生的通病。

通病一、审题不周

不少考生未有仔细分析考题字句的思考重点,只取部分关键字便匆匆下笔,每年考评报告中均有提及考生审题不清的弊病。以2023年题一「百感交集的聚餐」为例,部分考生将「聚餐」等同「聚会」,忽略了「餐」的关键要素,因此叙写时未能紧扣饮食场景带出情感;2019年题一「这一句话,我会记上一辈子」亦有考生忽略「记上一辈子」带来的深远影响,只写某次事件及兴起某些领悟便结束文章,未能紧扣关键语句。

通病二、立意粗浅

考生历练和识见相对有限,即使立意和取材切题,亦难有深刻反思及高层次的立意,如去届以谢师宴、移民离别、毕业离校等聚餐为题材者众,大多考生能表达离别之不舍、时光飞逝之感叹,惟情真意切且有深刻体会者不多,反映普遍人未能适当将立意及感受转化,令文章达启迪人生之效,表现难臻上品。

通病三、转折突兀

不少考生的文章情节转折生硬兀突,而且欠缺连贯性。如2017年「解开心结」一题,考评报告指出不少考生书写人物性情前后改变兀突,轻重不分,未能突显解开心结的经过和缘由,令整体过渡牵强,因此转折突兀是普遍考生的失分点。

通病四、堆砌文句

部份考生盲目操练和背诵,以为多用成语、写作技巧、用典文章便会趋高分,于是硬套大量「罐头式」修辞手法、华丽文句,甚至胡乱写景,惟与文章立意扣连不大,令文章的主题发展添上沙石。

八大写作得分急救技巧

虽说通病难以即时改正,同学们仍能从应试技巧方面入手,掌握得分关键。

一、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 【1分钟选题】选题宜择「擅」,尽量选择自己擅长的文类。
  • 【10分钟审题+写大纲】先圈出题眼,再敲定文章主题立意并选定合适题材,以免文章杂乱无章,另写大纲贵乎精,宜用点列式书写。
  • 【75分钟写作】按照拟定大纲书写,即使未能完成全部内容,末段亦宜预留10分钟总结反思和点题,以免影响整体结构。
  • 【5分钟覆卷】校正错别字、检查文章缺漏之处。

二、辨识题目关键字免「中伏」

中文卷二写作能力以「内容」、「表达」、「结构」、「标点字体」四条柱和「错别字」组成,当中内容占分高达40分,因此文章扣题最为关键。同学审题时宜多留意题目中关键字词的含义,以及容易忽略的副词或形容词,避免误导离题陷阱,以下为举隅:
一件事 宜尽早入题描述该事件的情节,背景叙述或枝节不宜着墨太多
原来、才、不一样 须交代今昔、前后的转变
不少、各种 需描述多于两种
自此、却、明白到 须详细交代转折的原因和经过

三、累积熟悉写作素材

同学如选记描抒文体,则须操练至少5至10个不同范畴写作素材和意象,以贴近生活经验的学校或家庭情境写作较易抒情,若以社区情境写作则更易升华立意;若选议论文,则须熟记一些百搭的古今中外例子作论据,下笔时自能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四、首段起笔先声夺人

文章首段宜简洁扼要并清晰扣题,切忌头重尾轻,同学若能以别出心裁的手法起笔,更能增加吸引力,例如「以景入题+回忆」可用来渲染气氛或呼应主题,如:「阳光斑驳了长长的石阶路,暮鼓钟声的天籁之音圣洁了整座佛堂与庙殿⋯⋯又踏上这一片庄严的土地。」(2018年「重游旧地所见有感」考评局第五级示例),从眼前具体的景物引发回忆。而以「场景特写」入题亦可增加文章可读性,例如「没有手提电话的一天」可仔细描写聚会时众人使用手机欠缺交流的场景作引入。至于议论文则可引用社会现况、古今名言、热门时事等入题。同学构思首段时亦宜埋下伏笔,然后在结尾部分作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五、主题立意层层升华

一篇能打动读者、令阅卷员有所得着的文章方为上乘,写作时须将个人反思深化升华至人生或社会层面。以「没有手提电话的一天」为例,同学除了反思对过分沉迷手机(处境)引致人际沟通问题(反思事件)之外,亦要以小见大,解释沟通对社会的意义,亦可指出沉溺物欲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积极的应对态度(升华立意层面),若能紧扣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尤佳,但紧记不宜为求高分勉强把内容连系至文化思想,否则文章会显得矫揉造作。

六、以读带写迁移立意

普遍考生人生阅历不多,因此学校和公开试的阅读卷便是珍贵的体悟来源!历届卷一的白话文篇章为同学提供多元主题,如2013年《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抒述爱子之情,可应用于以亲情为主题的题目;2014年《第九味》则可用于世事无常的人生体悟上;2023年《我们去唱歌》 讲述社会变迁下产业式微,亦可应用于以社会发展为题的反思。同学在操练卷一时,不妨积存所学,将阅读篇章及十二指定篇章中的主题精粹融会贯通,既可用于升华文章立意,又可省却苦思主题的时间,一举两得!

七、开放题宜夹杂哲理

开放式题型虽不限文体,但若能从题目关键字中推敲出深层寓意,引申至人生哲理更易取得理想分数,如「微笑以对」可扣连处世态度;「足印」可扣连成长情怀;「禁区」可扣连文化哲理等。

八、严守议论三元素

评论型题目要求同学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写出切合题旨且具说服力的文章便可力保不失。因此同学在论说时须紧守「论点」(先提出个人主张和观点)、「论据」(用来支持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和「论证」(透过各种论证手法运用论据支持论点)的铁三角,提出论据时可多涉猎古今中外不同范畴的例子,以增加说服力。

总结

文凭试「三年磨一剑」,愿学子们能将四期攻略所学化为利剑,在考场上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文:卜美银老师 现任中文科老师
图:星岛图片库、网上图片

相关文章: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