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备战公民科|现代中国与国际事务—中美相约在APEC 习拜会面改善两国关系

2024-04-05 14:00

人物/ 持份者

  • 21个成员国或地区领导人,包括中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澳洲、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新西兰等。

时间

  • APEC会议在2023年11月15至17日中美元首会晤于2023年11月15日

地点

  • 美国三藩市

背景认知

毋须签订约束性条约

2023年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举行的第3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在1989年成立,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举办一次,现有的21个成员,占世界总人口约4成、世界GDP逾半和贸易总额一半,是一个以增进亚太区域经贸合作、促进意见交流和沟通的论坛。APEC运作十分「自由、民主」,通过全体共识来达成决议,成员不用签订具约束性的条约,自愿执行。
举例,2007年在澳洲举行的APEC,议题之一是气候变迁与清洁能源发展,当时就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气候变迁、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宣言》,成员们达成了在2030年前将亚太地区能源强度降低25%的意向性目标,然后各按自家情况向目标努力。今年会议就以「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有韧性和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

习拜会成焦点

顾名思义,APEC是以促进区内经济为目标,在谈经济的前提下,成员们容易发展成政治盟友,APEC也难免添上政治色彩。就如是次会议,环绕上述主题的经贸沟通和合作固然是紧凑地进行,但由于会议举行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两大国元首趁着出席会议,同时安排双方会晤,使中美关系反而成为了全球焦点。
由于APEC会议跟中美元首会晤是同时期同地点发生,一般不知情的公众可能会混淆误以为中美关系就是APEC会议议程重点,但恳请同学们不要将之混为一谈!
中美关系近年落在困局之中,两大国的竞争令外界担心会导致冲突,影响世界稳定,所以中美关系无疑是要关心的,毕竟两国元首对上一次会面已是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岛的G20峰会了;至于APEC会议,同学可把目光落在香港特区的参与方面。


持份者观点

「我们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中美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这是客观现实。但是,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完全可以超越分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我重申了担任总统以来所说,就如前任总统一样,美方维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协议,我无意改变它。」
──美国总统拜登

「今次来到三藩市是借机会向APEC各经济体,介绍香港的新机遇、新优势、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招商引资及吸引人才工作的重点,亦与不同的经济体交流,探讨未来更多合作。」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事件分析

「可控」的竞争关系

中国崛起,欧美国家视之为威胁,尤其美国担心其领导地位渐渐褪色,世人更忧虑两大国的竞争会演变成冲突,全球受到波及。今次中美两国元首趁APEC会议期间会晤传达出的讯息,可让世界暂且安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美两个大国不打交道是不行的,冲突对抗的后果谁都不能承受;美国总统拜登谓,中美两国是竞争关系,但美国的责任是使这种关系合理化、可控化,从而避免冲突。双方都清楚释出中美两国无疑是正处于互相竞逐的格局,但是双方都确定不愿因竞争而引起冲突,欲控制避免战争,可见中美关系不是恶化中。

不脱鈎、增交流

美国及欧洲国家就经济上对中国的大幅度依赖显得担心,美国更有声音支持要与中国脱鈎(欧盟主席说是「去风险化」),通过是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同学可以知道中美两国的关系不会迈向脱鈎,反而是会增加交流,某程度上可说是关系得到改善。
自去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中美高层军事交流就中断;是次习拜会,双方同意恢复两军高层沟通,对局势稳定有大帮助。此外,中美亦会在人工智能和禁毒方面合作,扩大教育、文化、体育和工商界等交流,还同意将会大幅增加航班,让两国人民多来往,可见是次会晤令双方关系有不少实质进展。

香港参与反映「一国两制」

每次APEC会议,都见到多个经济体领袖聚首一堂,今次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列席了,为甚么属于中国的香港还要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代表出席?
这正反映了「一国两制」成功落实。根据《基本法》第151条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因此,香港就能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重点关键字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美关系 #经济脱鈎 #大国竞争 #军事交流

文:美美 图:星岛图片库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