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备战中文科|卷一「阅读能力」备试练习 胡燕青 〈与散文相遇〉文章赏析

2024-03-09 14:00

〈与散文相遇〉 胡燕青

(1)
不知不觉写作数十年,屈指算算,自己已经出版了几十本书,当中有新诗、小说和儿童文学。但是,从数量看,还是散文集最多,共十二本。我不得不承认散文是我最常写、也许还是最爱写的,可能散文是个「包底」的文类,也就是说,举凡不是清晰的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都可归入「散文」一族。把散文视作艺术的话,它能够达到很高的境界;视作工具,它却可以十分平民;举凡天气报告、论政辩驳、长书短信、社媒留话等等无不适用。这个文类有点像游泳比赛中的胸泳(这是正式的名称,但我更喜欢叫那个做蛙式、蛙泳),习泳的人很快就学会了,浮在水面缩肩摺腿,一拨一蹬就可以慢慢地前进。对一般人来说,蛙泳最省力,也最能给人安全感。可是,只要略懂泳术的人都晓得蛙泳也是世界上最难游得好的泳式。其技术要求之高,别的泳式无法比拟。历来,世界级的混合泳选手若格外擅长蛙泳,大多能在蛙泳一段追回其他泳式的不逮造成的落后、甚至夺冠。一般来说,顶尖选手另外三个泳式的水平距离不会太远,惟独蛙泳的能力却可以相差很多。日本蛙王北岛康介(2004及2008奥运各夺两项蛙泳冠军的选手)身高只有178厘米,身材远不及其欧美对手,但他的蛙泳游得轻松,举手投足都充满美感,节奏看起来特别慢,却能轻易就抛离对手。所有蛙泳高手都知道,当中脚掌末端挥动的暗劲、指尖精致的张合,皆非其他泳式须要针对锻炼的细节;蛙泳选手的肩膀和身侧极速一夹,水就往后面奔流;此时大腿必须悄悄收回、动作绝不能张扬,否则会妨碍身体前进。腿收尽了,直直往后加速一推,最后挥鞭似的把「水球」扬走——知易行难,这一切动作,在在要能针对水狡猾迁移的液态特性。一言以蔽之,散文如蛙泳,易学而难精,理论和感觉之间常常有着一大段距离。

蛙泳
蛙泳

(2)
论表达的难度,散文看似比诗和小说低一点,其实,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散文,实在很困难。其他文类比较煞有介事、有备而来,无论怎么说都带点表现主义倾向和艺术家脾气,但散文却较像日常谈话,随时能切入、刻刻可抽离,该喁喁细语还是侃侃而论?视乎作者的态度、能力、器量和识见,更视乎处境,任君调校:但何时是朋友,何时是情人,何时是老师,何时是臣子,何时是生死之交或终身之对手,有意无意之间,散文都要求你一一交代。一言以蔽之,散文真的易学,孩子时就学会了;也确实难精,穷一生之力亦未必能写得好,因为它容许你同时把文学野心、私人感情、社交仪礼、公众形象、学者的傲慢和政治的诉求都放进去。(戏剧、诗和小说可没有这么贪心。)无论文字多么好,大部份写作人(例如我)就给其中的一、两项卡在那里了。

(3)
要把散文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我觉得这是难到极点的工作。有时我甚至弄不清散文和小说的分别,因为它们已经不停地互相摹仿、彼此学效了,它甚至还会和诗歌调调情、挂挂钩。三十多年前杨牧就说过,将来,文类的边界要变得模糊(〈三十年后的文学〉,杨牧《文学知识》,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79)。但是,我还是会私下把散文分为两种,它们各据光谱的一头。对我而言,一种叫做「埋身」散文,另一种叫做「离身」散文。「埋身」和「离身」都是粤语,普通话里没有绝对相同的意念,读者只能意会了。

《杨牧全集》共分五卷,三十册,于近期上市。(目宿媒体提供)
《杨牧全集》共分五卷,三十册,于近期上市。(目宿媒体提供)

(4)
「离身」散文有距离感,能叫人喷喷称奇或摇头叹息,举凡文化议论、现象探讨、专业释说或幽默小品,「离身」散文都能够引发观点上的「知音感」,这种共鸣能带来相遇的欢喜。如果写得好,这一类文字能开拓眼界和培养深度。培根、爱默生、余秋雨的散文都给我这种感觉。这种散文予人的印象总是好的,而且,只要作者学养精醇、资料充足,文笔又够准确的话,这一类散文可以一直书写,作家的笔墨总不枯竭。优秀的专栏作家就是这样生存的——精于旅行的次次写见闻,精于历史的日日谈掌故,精于味道的天天写食物,精于穿戴的长久说时装,精于书画的一生谈运笔——真正的专业是用之不尽的散文材料。这些专家式的散文来自作者的功力,让我很佩服,却不是我追求的。

(5)
「埋身」的散文却只属于善感和勇敢的作者。善感,故能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情怀,懂得诠释和接受各种各样的关系、明白人生的定势和异样,深谙无常世事向人招展的常理。这种散文需要的能量,不是学养能够提供的,也不是态度能够配合的,却是我最爱读而且用心学习的散文。然而要写得出这种散文,作者能够做得很少,他只能被动地等待并不一定愉快的经历。胡兰成经历了张爱玲,因此写出《民国女子》;梁实秋也经历了程季淑,因此写成了《槐园梦忆》。然而,即使是此一等级的散文大家,还是只能在饱受失去的痛苦折磨之后才能写出佳作,这不是「可遇不可求」是甚么?写得不好,「埋身」散文更会双成一个绕着自我旋转的陀螺,别人看着你失速倒下,或幸灾乐祸,或欲救无从,总之自我中心的散文家都「死」得很惨。

描写张爱玲的文字有很多,而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的《民国女子》,几乎是公认最好的一篇,图为张爱玲。
描写张爱玲的文字有很多,而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的《民国女子》,几乎是公认最好的一篇,图为张爱玲。

(6)
写「埋身」散文,更要有被散文出卖的勇气。本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对我说,他已经把所有亲戚朋友都写过一遍了,只怕再写下去会「断六亲」,说时逗得我们都笑了。但细心想想,此话不假。除了写亲人,我们常常就只看见作家写时事、作家写作家、作家写电影、作家写潮流、作家写语病、作家写旅行、作家写收藏、作家写各大都会的食肆……总之不写自己的感情感受。

(7)
我不敢追求,只能等待。我相信,只要敢于查看自己的生命,人人都可以读出一部《红楼梦》、几本《家春秋》。伟大如《战争与和平》也必须记录一个求人周济的细节,深刻若《儿子与情人》亦难免一个熨衣的场面。我们的生命中确实出现过许多狂人与阿Q、许多七巧和季泽、许多湘云和探春,只是当他们一闪而过、而我后知后觉;或自己一下子成了他们中间的一个、而我不敢承认,我就只能告诉你,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遇上的困难不少,包括个人性格上的弱点,例如胆小和自卫。

(8)
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够为自己多写几篇「埋身」的散文,作为年岁的标志、和与读者往来一生这一场文字情谊的纪念。但是否成事,则要等成事之后才晓得来。就把这个心愿交还赐我心愿的天父吧。今天,让我先感谢你愿意阅读我人生真实的零碎以及当中不自觉的夸饰,更感谢你用阅读来为认真的文学打气。

胡燕青《长椅的两头》是作者四十年来散文写作的阶段总结,一共四十五篇文章,中华书局2016年出版。
胡燕青《长椅的两头》是作者四十年来散文写作的阶段总结,一共四十五篇文章,中华书局2016年出版。

〈与散文相遇〉 文章赏析

谈散文时写散文

这是一篇谈散文的散文,就像一本教你写说明书的说明书,由作者现身说法,非常的难得。

文中对散文有一个极有见地的看法:「一种叫做『埋身』散文,另一种叫做『离身』散文」,离身的意思是有距离感,作者用散文谈文化议论、现象探讨、专业释说,就是少谈自己。而埋身的意思是散文与作者的距离贴近,这是我们一般说的「散文的透明感」,读散文时彷佛能看到作者,例如胡燕青说的作家生命中「不一定愉快的经历」和「失去的痛苦」等等,除了自己,还会写亲人,「出卖」他们。

这篇〈与散文相遇〉不就是一个例子吗?它兼具「埋身」与「离身」。在「离身」的部份,作者大谈散文的文体特点,包括散文易学难精、表达的难度看似比诗和小说低,但讲求作者如何调校态度、能力、器量和识见,至于散文的分类也是「离身」的,令读者开拓眼界,更不用说以蛙泳比喻散文了,文中关于蛙泳的仔细描述,加上游泳比赛的掌故,就是好一段专家式的散文。

在「埋身」的部分,作者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经验,谈到自己写散文的难处,她说「无论文字多么好,大部份写作人(例如我)就给其中的一、两项卡在那里了」。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再次「埋身」,在读者前坦露自己,谈及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多写几篇「埋身」散文的心愿。

从此可见,作者运用自己提到的「埋身」与「离身」观点,用这篇散文示范了一次。既像专家、学者论说散文,又辅以自身经历,情理兼备,为的是令读者对读散文、写散文有更多的认识。

〈与散文相遇〉练习

1. 作者在文中以「胸泳(蛙泳)」比喻「散文」。请根据文中内容完成下表(6分):
   散文 汹泳(蛙泳)
入门阶段
  • 作「工具」使用;
  • 十分平民 / 十分大众化
A.
进深阶段 B.  C. 

2. 作者在第五段中提到「总之自我中心的散文家都『死』得很惨」。句中这个「死」字属下列哪个意思?(2分)

  • A. 散文家的下场惨澹
  • B. 散文家经历失去的痛苦折磨
  • C. 散文家写作失败
  • D.  以上皆是

3. 作者在第七段中写道:「我不敢追求,只能等待」,指的是甚么意思?(7分)

参考答案

1.

  • A. 最省力/最能给人安全感(1分)、很快就学会(1分)
  • B. 视作艺术的话,能够达到很高境界(1分)、穷一生精力也未必写得好(1分)
  • C. 技术要求高(1分)、动作要针对水的液态特性(1分)

2. B(2分)

3. 作者「我不敢追求,只能等待」是指写出优秀的散文作品一事(1分)。作者指出,优秀的散文家要「饱受失去的痛苦折磨之后才能写出佳作」,而要经历「失去的痛苦折磨」是「可遇不可求」(2分)。此外,生命中也许会遇上许多值得书写的人和事,但自己却「后知后觉」(2分)。同时,作者也要面对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如胆小和自卫(2分)。因此,作者对写出「佳作」,除了要等待经历外,更要等待自己克服自己的弱点。

题解

第1题以图表的形式提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提问模式,特别是文中运用了「比喻」时,一般而言,也会利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提问,即使是十二篇文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出现。例如:《六国论》中便可以将「薪」、「火」的比喻,以图表的形式提问。说回题目,题目问的是「散文」和「汹泳」的相似情况。虽然文中并没有明确运用「入门阶段」、「进深阶段」的字眼,但从行文中,我们不难感知作者想要提到的是「散文」及「汹泳」在最初阶段时的情况。例如谈及「散文」时,作者用了「平民」的字眼、而「汹泳」则用了「一般人来说」,可以见到属于最初阶段的情况。与此同时,「散文」同样会出现「艺术」、「很高的境界」等字眼,而「汹泳」则有「最难游得好」的字眼,则可以知道属于较高层次的阶段。因此,同学在进行阅读理解时,除了「字对字」的分析外,更要从文章的细微处入手,分析作者的想法。

第2题问的是个「死」字。这一题比较简单。同学只要找到文中这句句子的位置,再将之向上推移,则可以见到作者写道:「此一等级的散文大家,还是只能在饱受失去的痛苦折磨之后才能写出佳作」同学只要留意到这句,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第3题,同学需要整合作者对「埋身」散文的想法才能回答。首先,同学要了解到作者「等待」的意思,这其实和第2题中的「死」互相呼应,也就是作家「饱受失去的痛苦折磨」是「可遇不可求」。然而,作者亦指出「生命中确实出现过许多狂人与阿Q」等。意味作者可能经历了不少人和事,然而,作者要等的还有甚么?原来,作者的性格上存在了不少的弱点。而要写出「埋身」的文章,可要等待到自己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情感,才能达到。综合上述的分析,同学们便可以答到建议答案中的内容。

撰文:

可洛 原名梁伟洛,作家及写作班导师。大学时主修中文系,公开大学兼职讲师,著有《来一场文学散步》等作品。曾获中文文学创作奖、香港文学双年奖、汤青基督教文艺奖等。

出题和解题:

张敬才老师,万钧伯裘书院助理校长、香港大学教育学系(中国语文教育)博士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文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学士 

图:星岛图片库、网上图片

相关文章: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