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泥爸爸 - 我不要神童|父中作乐

2023-10-02 12:30

上期说过自己想子女拥有社交「超能力」,那么我会想孩子成为「神童」吗?不,绝不!

或许很多才智出众的「神童」最终成为社会栋梁,但似乎更多沦为人们笑柄,这个「衔头」彷佛是诅咒。每次有「神童」现身,无论是心算叻、过目不忘、懂多国语言诸如此类的超能力,总会成为闹哄哄的公众话题,登上报章电视被吹捧一番,然后慢慢声影沉寂。这样也好,最怕多年后「神功」散尽,变回普通打工凡人,甚至潦倒街头,又被传媒挖苦一番。

最近「出土」的一位「神童」,名叫张炘炀,生于北京,现年28岁,据闻智商达140,两岁懂千个中文字,10岁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成为父母的骄傲,当时传媒广泛报道,自然又被冠上「神童」的称号。后来呢?他花了8年才取得博士学位,跟着在师范学院当教师,又跟朋友一起做生意,如今户口只剩几千元,要父母接济生活。

其实都是一般运气不太好的人的遭遇吧,但最震撼是他受访时说的「金句」,我认为值得现代父母们深思:

「时代变了,现在没人会饿死,混饭吃等死反而能幸福一辈子。」「无业一身轻,我不工作一辈子都可以,不止可以靠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真的需要甚么的话,给爸爸打个电话就好了,他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有网民猜测他是用「躺平」的方式来向父母报复。

「把孩子养废」的例子原来不是新鲜事。每次有神童出现,都有人引用千年前宋朝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来讽喻一番。文中主人翁仲永小时候才智过人,4岁已能写出情理文采兼备的好诗。王安石何解要为如此一个「神童」伤感?原来仲永父母没有好好栽培儿子,反而带着他到处出卖才华,为人作诗收钱,结局当然和现今的「神童」一样可悲。


笨泥爸爸
作者为资深儿童传媒人,《亲子王》前主编,分享如何做个快乐孩子的快乐父亲。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9月29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笨泥爸爸 - 社交超能力|父中作乐

笨泥爸爸 - 夜来风雨声|父中作乐

笨泥爸爸 - 「极品」游乐场|父中作乐

笨泥爸爸 - 最期待的盂兰节|父中作乐

笨泥爸爸 - 饭聚记录|父中作乐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bit.ly/BTSEP2023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