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学习自理与规律 小一生的3大常规

2022-11-21 11:44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曾提出五种规矩的类型,包括人身安全、道德观念、健康习惯、人际关系及自理能力,其实,规矩是较具体的例子,帮助孩子掌握「界綫」(boundary)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学习三大界綫

透过规矩,小朋友可以学习以下范畴的界綫:


1. 自然世界的界綫:因果关系

例如在自然世界中,从高处跌下或许会受伤,玩火可能会灼伤或烧毁家中的物品。这些自然界定律需要被尊重。


2. 人际关系的界綫:社交礼仪

在人际关系方面,适度的社交礼仪让大家能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反之,逾越了别人的界綫会引起负面感受,甚至造成纷争。


3. 个人喜好的界綫:我值得被尊重

有些规矩是建基于父母的主观性,与个人喜好(preference)有关,未必可以解释,但也值得被尊重。例如父母不想在家中养宠物,或假日想只有一家人去游玩,而不想经常约会孩子的同学和父母等。孩子可以藉此学习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自己亦可以有主观喜好。


笔者认为,小一生的常规可包括:

1. 时间表的订定。星期一至日哪一天有甚么课外活动或节目,孩子如果找到规律,有助发展自律性。另外,就是早、午、晚,甚么时候起牀,甚么时候吃午餐、做功课、玩耍、洗澡、晚餐、睡觉,固定的时间表是基本的常规。

2. 功课方面,做功课的环境须有稳定性,包括固定地点、充足光綫、没有分心事物如电视、玩具等。做功课的过程亦可以有常规,例如︰做功课前喝一杯水,深呼吸三下;每做二十分钟功课,有五分钟休息时间;做完功课执拾书包等。

3. 自理能力方面,家长可让孩子习惯自己穿校服,包括扣钮、打领带、扣皮带等。家务上分担如收拾玩具、洗澡后把衣物放入洗衣篮等。在学校要保持书桌和课室清洁、懂得自己交功课和通告、善用零用钱等。


适当拿捏平衡

最后,家长不用担心子女守规矩会有压力,毕竟孩子需要知道要求是甚么,否则会感到迷惘;而且如果没有因努力而达到要求的经验,孩子会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当然,孩子需要足够的规范去感受安全和安心,但太多规矩又会窒碍他们的发展,家长须按子女的性情和成长阶段,自行拿捏当中的平衡。


文︰Kelly妈妈(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1月21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原文标题为〈规矩与界綫〉。


延伸阅读:

小手牵大手|5大方法 培养孩子正面思维

小手牵大手|帮助孩子应对压力(上)

小手牵大手|五种规矩

小手牵大手|培养孩子同理心

小手牵大手|「曳」孩子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