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室|得意忘形的父母

2022-07-25 15:52

平日常听父母诉说:「他每次打电玩五分钟又五分钟,总是得寸进尺!」近日却听了角色逆转的故事:

一位紧张女儿成绩的妈妈,经常督促女儿做功课。平日女儿常会分神,但今天却很专注,妈妈欣赏之馀,心想:「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趁女儿今天状态大勇,再给她多一点练习吧!」看到突然加码的补充,原本专注用心的女儿突然态度大变,大吵大闹,不愿「合作」。妈妈大感失望,感慨女儿不好好把握难得的专注,白白浪费了学习的机会。

以上述例子为例,有时候家长面对子女正面的转变,高兴之馀还会很想把握当下,趁机提出更多要求,结果弄巧反拙,令子女瞬间翻面。其实,有时候子女因着不同原因有好的转变,作为家长自然很开心,但要留意自己有没有一时得意忘形,令子女「后悔」变好?如果子女发现自己「变好」是会令父母得意忘形,继而得寸进尺、得一想二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学习」维持原状,以不变应万变,避免让我们逼得太紧。面对子女的正面行为,家长可作以下回应:

一、赞赏子女:面对子女的正面行为,我们可以表达欣赏,让子女知道自己的努力会被父母看见及认同,加强他们重复正面行为的动力。

二、表达关心:面对子女能专注学习,我们除了关心成效,更应关心子女,我们可以「需要休息一下吗?」取代「那你继续努力,可以快点完成啊!」虽然后者是鼓励的说话,但前者却更能体现父母对子女的关顾,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

三、见好就收:当子女做出令你满意的行为表现,我们不要进一步再诉说自己期望,向子女要求更佳表现,而是重复赞赏子女、表达关心,让子女知道父母能看到并欣赏他们的付出,同时亦能给予他们空间继续按自己意愿发挥。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郑芷琪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郑芷琪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7月19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家长教室|要孩子听你话 要懂听孩子话

亲子育儿|孩子如何面对疫后挑战?

亲子育儿|累透了的妈妈

家长教室|孩子哭闹的背后

亲子关系|与子女同行 渡过成长交叉点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