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分离从来不易(下)

2022-08-05 12:33

上一篇文章提到为人父母既想子女长大,又不舍得他们太快长大,逐渐「离开」自己的矛盾心情,这次笔者想分享一些临牀上的案例,展示这个议题的复杂性。


「代偶儿童」的困惑

临牀上,有哪些类型的父母会特别希望与子女黏融、亲密无间呢?家庭治疗有「代偶儿童」这一名词,意思是父/母以其中一名子女代替配偶的功能,例如情感支援、互相倾诉、聆听心事等。为甚么需要子女代替配偶呢?当然是因为配偶未能发挥这些功能了。

例如夫妻感情出现问题,不是争吵就是冷漠相待,有可能其中一方就会向子女诉苦、倾诉心事、争取情感支持,以弥补亲密关系上的缺失。无奈的是,有时子女心理上并未能承担这些倾诉,也会产生很多自责、自我怀疑。

笔者就听过,有些案主表示︰「其实我不想再听,甚至觉得好烦,但又觉得应该要听,我好内疚为甚么自己不能真心想帮助爸爸/妈妈呢……」

也有案主表示,很疑惑是否因为自己与父/母太亲近而令到夫妻二人关系受损,变得疏离;又或者如果自己与父母其中一方太多交流,会否使被忽略的家长感到不是味儿、甚至产生被排挤的感觉?

如果一个小朋友要花这么多心神、时间去成为父/母的「宠儿」、「灵魂伴侣」,试问他们如何有机会去发展和建立属于自己的同辈友谊呢?又或者孩子亦会误以为,我有父/母这么愿意明白我的人就够了,要自己尝试去交朋友太困难了,还是不用费神好了。可见父/母一方与子女太过黏融,对孩子的社交甚至将来的恋爱关系都有一定影响。


有「被需要的需要」?

此外,家长亦可以留意自己会否有「被需要的需要」(need to be needed),有些家长未能放手让子女成长,事事贴身照顾,是因为潜意识害怕一旦子女自立,自己就会失去价值。尤其是一些全职照顾子女的家长,不断为孩子操心已经成为生活的重心和寄托,一旦要适应子女有自理能力、独立的社交群体,可能会感到焦虑,甚至出现身心症状,例如身体不适,好让子女更多留在身边。

希望阅毕此文,作为家长的都能有更多觉察,在帮助子女面对分离焦虑的同时,亦能好好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文︰Kelly妈妈(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8月5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


延伸阅读:

亲子育儿|分离从来不易(上)

亲子关系|避免情绪错置

亲子关系|孩子也要看「Mirror」

亲子关系|内疚与羞耻的分别

亲子育儿|从电影《CODA》理解亲子关系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