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父母的心理分工和合作

2022-08-09 12:20

认识不少家长表达香港不是一个鼓励或合适养育孩子的地方,指的尤其是工时长的文化,如果不把照顾孩子的工作外判给外佣,往往需要父母其中一方放弃全职工作,而很多时这会是妈妈的角色。

纵然社会已经进步发达,社会文化往往仍是父权结构,对女性/妈妈的形象存在固有期望,例如无私付出、温柔忍耐、支持丈夫、抚育孩子。某程度上,这些期望容易被女性内化,然而这当中可能还是存在些许落差(gap),以致不少全职妈妈无意识地感到焦躁,有时甚至难以控制地对丈夫和子女传递莫名的怒气。

如何可以改善全职照顾者的育儿焦虑,而夫妻间又可以如何配搭支持?


适时调动视角

首先,想起分工,必然涉及实质任务的分配,例如父亲负责缴交子女的学费杂费、驾车接送子女;母亲负责安排子女作息时间表、准备饭餸、陪伴子女阅读睡觉。

实质的分工固然重要,可令日常育儿更有组织秩序,然而,不少夫妻未必为意心理上(mental)的原理和功用,如文首所提及,全职妈妈由工作场景转换成为家居(domestic)的场景,心理上的失落感需要被觉察和消化,继而接受新身分的认同,明白到即使有实质上的家庭任务分配,有时候丈夫因全职工作而遗漏了家庭任务,如因加班而无法晚饭后洗碗或周末接送子女,这时妻子便需要调动心理分工的视角,了解到纵然有不公平、孤单、疲倦的感受,事实上,这个家庭大体上是奉行「爸爸工作赚钱,妈妈照顾子女」的分工模式,以致有时实际任务分配的调动和灵活性,可以在心理分工的框架下被包容和接纳,而不会产生妻子暗自在心里埋怨或向丈夫爆发怒气的负面互动片段。


展示同盟信念

另外,分工以外就是合作,同样道理,实际任务上的合作如父母一同在子女犯错的现场,教导并开导子女情绪,是有效而良好的育儿方向,但假若其中一方如爸爸未必常常可以在现场和妈妈联手运作,这时心理上的合作就可以派上用场:管教时,妈妈可以带着爸爸的心理形象在心中,支取同盟的力量,又可以在言语间向子女表达父母站在同一阵綫的讯息——虽然只有妈妈实体在场,但父母二人的管教信念是一致的,这样亦可以达到良好而有效的育儿效果。


文︰Kelly妈妈(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8月9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


延伸阅读:

亲子育儿|分离从来不易(下)

亲子育儿|分离从来不易(上)

亲子关系|避免情绪错置

亲子关系|孩子也要看「Mirror」

亲子关系|内疚与羞耻的分别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