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场|不要让人才静静溜走

2022-09-20 11:43

九月艳阳天,世界各地的各级学校,很多都是莘莘学子的开学天。虽然疫情仍存困扰之势,香港机场却有人气聚集,离港的主角多是前往英美求学的学生,大学为主体,中学也有好一些。

虽然不是远征沙场,不是前赴彼邦「捱骡仔」,但第一次远行求学又求宿,人地生疏,文化生活饮食习惯,必须要统统适应。「在飞机上十多个钟,要戴好口罩,免得中招,一到埗,立刻报安全,钱包、旅行证件、药物,一定要跟身。到学校后,要即时再WhatsApp返港……」当配角,却是经济支柱的家长,总会作出依依不舍的叮咛,在机埸的入闸处,边挥手边不舍地道别。

让人更纳闷的是,香港的大学,在世界前一百位排名榜,不是有五所入榜吗?小小的城市,足证整体大学水准有一定的斤两,但为何这么多在中学文凭试(DSE)考获中上成绩的,大多无法进入大学之门,就读心仪的学系?是大学当局死守「矜贵」之门?中学普及教育出来的学生,难进精英大学的各「神科」学系,本来就是优良传统,攻破不得?但世界教育「市场」却大有空间,香港境外的英美澳,是双手欢迎这批考获二十五分或以上成绩的,前来就读香港没有学额剩下来的「矜贵」学系。当然,英美澳等地愿意腾出学额「育才」的大学,大前提就是求学的,必须先付出巨额的钱财,从而巩固自身作为国际教育枢纽的地位。

当全世界文明先进的城市,早已盯紧最重要的基建——人才,都想尽方法,用尽策略,在抢、在留、在育的三路并进,实践人才大计的时候,香港必须跳出框框,以结果为目标。各大学的学系,为何不可设立本科「自资」的名额,让考获中上成绩的,能留在香港念大学,人才与钱财都能为港所用?教育最矜贵验证,就要「天生我材必有用」,如何对二十五分以下的学生,帮拉带扶,又是另一个故事。

得要承认,香港教育必须回应新时代,由政策到质素都要再提炼,但也不宜妄自菲薄,香港教育之船,远超三斤铁,足可成为大湾区乃至亚洲的教育枢纽。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9月20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教育现场|文化与教育

教育现场|防疫开门论

教育现场|悼念陈庄勤律师

教育现场|重要的国民教育时刻

教育现场|岁月留声 薪传有力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