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寒梅|培育人心

2022-09-14 12:06

筆者日前在商台節目《人民大道中》分享學校引入科技產品、建設未來校園的理念和心得。兩年以來疫情持續籠罩着我們的日常生活,踏入新學年,學校憑着豐富的防疫經驗,做好預防性工作,為學生提供安全衞生的學習環境。課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本校購入了香港人參與研發的科技產品「納米濾膜」,置於冷氣機的過濾網前方,有效殺滅細菌和病毒,以及淨化空氣。學生除了享受舒適的溫度外,也能在潔淨空氣的環境中學習,多了一層保障。筆者認為,學校採用本地科技產品有正面的示範作用,凸顯香港人在STEM發展方面的優勢,有利引起學生的興趣。

此外,本校亦有實行環保科技,早於三年前於天台設置了太陽能板,吸收太陽能轉化為電力,再賣給電力公司,電費收益供校方用於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學校又打造了生態蝴蝶園區,通過種植不同植物,讓學生親身接觸自然生態和認識生物多樣性,園區採用太陽能或智能裝置,包括地燈、滅蚊燈和灌溉系統等。

本校最新落成的「希耆」(GernoTech Park),為學生和長者學習的樂齡科技中心,寓意是通過科技為長者帶來希望及長者將經驗和貢獻傳授給下一代。採用模擬家居的設計,設有5G物聯網系統。本着「以人為本」的理念設計和應用科技,鼓勵學生為改善長者的生活進行創意發明。

當主持人問及筆者以打造未來學校為目標的契機,筆者憶述四年前來到伍少梅中學擔任校長,一直思考要打造怎樣的學校,見到大部分學生來自基層家庭,缺乏學習資源,傳統的教育模式未能切合他們的需要。因此,筆者決定推行「未來教育」,為這些學生建立一所未來學校,打破資源匱乏的限制,培育他們掌握未來知識和技能,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筆者推行未來教育有一個重要的信念:希望學生成為樂於助人、關心社會的人,運用自己的能力為他人謀求福祉、貢獻社會,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行動。筆者認為,比起成績高低,學生的內在質素才是最重要的。

科技是未來教育的主軸,學校以科研實踐,培育人心;以人心,創變未來,學生就是未來變化的創造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為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從事教育工作逾廿載。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9月1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牆角寒梅|31,536,000

牆角寒梅|迎接新學年

牆角寒梅|我們的青春日誌

牆角寒梅|學界Tram+NFT設計比賽

牆角寒梅|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畫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