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游走摩罗街的一课

2020-10-15 12:42

图为上环嚤罗街。
图为上环嚤罗街。

对只有十来岁的少年来说,他们会明白甚么是古董吗?甚么是怀旧?我就是抱着这个疑问,带学生走出美术室,来到上环的摩罗街,与他们上一堂美术课。

摩罗街又可写成「罗街」,英文名Cat Street,直译为「猫街」,真是非常特别。这条街位于上环皇后大道西与荷李活道之间,被乐古道分为摩罗上街和摩罗下街,摩罗上街的东面连接楼梯街,是一条旅客喜逛的古董街。不过作为香港市民,游走这条街时,心态上和旅客应有分别。这分别就在于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怀,甚至是一种地道的发现。

我鼓励同学以二十至三十元为限,寻找一些个人心目中的古董物品,还必须要跟老板说价,认为合理和合心意的才买下来。坦白说,我有一点担心同学会受骗,所以特别强调用钱不能多过三十元。以当年计,这已是同学的一顿午餐价。在这片古旧物的集散地,除了有昂贵的艺术品,也有其他杂货,例如古董电器,旧的玩具和文具,旧的明信片、书籍和海报等,当然也包括旧衣服、首饰、钟表、鞋,还有袋,真是林林总总,包罗万有。同学们以小组出发,有如小侦探般,分头寻宝,搜罗「心头好」。

古董的定义以五十年计;物存半个世纪,对十来岁的少年人来说,已是「古董」。这是大家在出发前讨论下来的定义。这一堂美术课最重要的,是交流看古董的心得,并要选出三甲。结果入选的,是一款据称是末代皇帝溥仪戴过的圆形金边眼镜,还有一把三截式工匠用的木头尺,而一张二十元面额的香港纸币则成为「大赢家」,因为钱币本身就是古董,更会升值。大奖得主当然没花过一毛钱,年纪小小的学生认为采取「不买行动」才是明智,把钱留下,看似省钱,其实是保值,更认为古董只是用来欣赏,游走看一遍已很足够。

课堂在一片欢乐声中结束了。我不再疑惑少年人对古董的看法,并很享受彼此对古董看法的交流。今天再漫步摩罗街头,古董街依然在,只是感到岁月神偷,如Catwalk舞步般流走,但「猫街」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室。再者,周边可怀旧的风景,也有新气象。

梁志芬
作者为香港美术教育协会前会长及现任增补委员、资深视觉艺术科科主任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15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