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去台湾

2020-07-24 17:15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火柴」是新老师,又未接受过正统的教师培训,这一年的教学生涯,为他带来极大的考验。考验是孩子的学习动机,未如他的想像,那么热烈。而学生能力差异,也把他弄得头昏脑胀,同学上课不投入、不集中,也令他很沮丧。他一直花心思,要如何教才好? 

去年底,他决定问问同学,有甚么是同学的兴趣,希望由兴趣出发,寻找学习之道。他任教三年级数学,在讨论中,发现同学都喜欢去台湾旅行,于是和同学议决,以「去台湾」为题,开始这次小小的教学实验。

「去台湾」作为一个主题,可以怎样和三年级数学课题结合呢?他想到买机票便是四位数加减,计画行程需要认识时间,投票决定旅行地点,便要画象形统计图,景点的距离,便是度量中的长度单位米或公里,货币汇率则是倍数或乘数。一齐都想好了,便付诸实践了。他展示他设计的工作纸,的确花了不少心机。

在数学年度检讨会中,他分享这次教学经验。他发现,和一般的课堂作比较,同学在这主题教学中,大多数很投入,甚至很热情。为甚么呢?

几乎全班都有旅行经验,而不少同学去过台湾,有美好的回忆。主题由同学共同决定,对此主题学习具拥有权(ownership),自主性高,分组讨论也促进同学多交流、多参与,满足同学需要聊天及社交的需要。课堂比平日数学的运算练习少,对于运算能力薄弱的学生是一大喜讯;主题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开放性,于是能发挥同学的创意和想像;亦有一定的实用性,结合同学曾旅行的经验,不那么抽象,感觉真的可能会去台湾旅行。

传统教学太过单向,课题设定多是由老师决定,一般的数学课都是老师示范,然后同学做练习,同学懂的便很快完成,不明白的,则要等待老师作个别辅导。同学参与少,自然觉得沉闷。对于「火柴」这位新老师,这真是一次难得的宝贵经验呢!

海星
作者为乡师自然学校校长及创办人,爱自然,爱孩子。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7月24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