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重获新心」登记器官捐赠
2024-11-09 00:00器官移植是器官衰竭病人最佳治疗方案,甚至是唯一出路,惟僧多粥少下,轮候病人要饱受与死神搏斗的煎熬。今年29岁的心脏移植受赠者Marco,就曾因心肌炎导致心脏衰竭,需安装「人工心」维生,期间即使外出不便,依然积极接触社会,履行家庭责任,最终在轮候约一年后「重获新心」。他透露,自己也有登记器官捐赠,笑言相信眼角膜可捐出去,「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器官没有人要,我心态是先登记,有用的始终会有用,并将意愿告诉家人」。
「人工心」可有效延长心脏衰竭病人寿命,争取等待合适心脏捐赠者出现,但他们仍面对感染、电力耗尽等死亡威胁,生活质素也会打折扣。Marco形容,安装后感觉像「太空人与太空船」,在家时驳着电线,活动范围受限,而外出时为免电力耗尽,也要携带四块瑜伽砖般大小的电池,连同控制器重量超过10磅。另由于需小心处理人工心电线位置伤口,故难以舒适洗澡。
二十多岁正值人生起步奋斗阶段,Marco忆述,初时感到有愧于家人,直至安装人工心后,了解到轮候时间或数以年计,故心态转为欲尽可能接触社会,决定继续外出工作,「就算等不到心脏移植,都可以靠工作,尽量照顾好家庭,做些应做的事」。
年轻人少有「留全尸」观念
Marco亦说,作为受赠者非常幸运,因此有责任活得更好,不负捐赠者及家属的决定。他认为,年轻人思想较开放,少有死后「留全尸」观念,但亦理解部分人有「身体是自己」的想法,会用自身例子向大众宣传器官捐赠。
葛量洪医院心脏内科顾问医生黄加霖表示,末期心脏衰竭病人一年内死亡风险达两至五成,不但需频繁出入医院,日常生活如洗澡、如厕、吃饭等都会因气喘和乏力无力应付。他指,心脏移植是最有效治疗方案,大部分受赠者康复后可重投社会,而本港逾一半病人术后预期寿命逾18年,「不少病人其实延长寿命达20多至30年,当然中间都要看病人有没有其他身体状况、并发症等」。
医管局数字显示,今年截至9月,活体及遗体器官捐赠人数共45人,但整体轮候器官捐赠人数高达2567人。另据国际统计,2022年香港每百万人有4.66个遗体器官捐赠者,数字上仅及西班牙约一成。西班牙器官捐赠政策属「推定同意」,即除非死者生前要求不进行器官捐赠,否则即使从未登记捐赠器官,也会被推定为同意捐赠。
黄加霖提到,与西班牙同属「推定同意」的新加坡,器官捐赠率未见理想,可见制度并非器官捐赠数字成功与否的单一因素。他称香港器官捐赠登记属自愿性质,应「还原基本步」,透过呼吁、教育及宣传正面个案,令大众对器官捐赠有信心,从而增加整体捐赠数字。
「器官捐赠3S」传播讯息
今年首9月,本港进行3宗心脏移植,较去年全年的8宗低。黄加霖解释,心脏移植在配对、评估上有难度,故移植数字常有高低。他留意到很多时有潜在合适捐赠者,但因他们生前未有分享捐赠意愿,最终未捐出器官,吁透过「器官捐赠3S」在社区传播器官捐赠讯息,包括于中央器官登记名册登记捐赠器官的意愿(Sign-up)、向家人及朋友分享意愿(Speak-out),及鼓励家人朋友支持器官捐赠(Spread-out)。
至于本港与内地正讨论建立器官互助机制,他表示支持,医管局会全力配合政府,有最新消息会公布。
医衞局回覆《星岛》查询表示,与医管局正以2022年首次跨境器官成功经验为基础,持续积极地与内地有关单位将紧急请求器官移植的机制恒常化。至今已向内地提出6个紧急请求。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