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机遇并存 中国经济仍有可为

2024-02-13 00:00

近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间对中国前景的质疑不绝于耳,特别是去年内地股市表现乏力,彷佛对类似质疑提供了「佐证」,昔日一再崩溃的「中国崩溃论」似乎又有市场。无可否认,国内国际均存在着对中国不利的因素,但风物长宜放眼量,正如新加坡总统尚达曼指出,应放眼全局观察中国,认识到挑战和优势并存,而中国的基本盘实力毋庸置疑。
消费力虽转弱  市场仍全球居次

在刚过去的兔年,市场预期中国经济疫后可强势反弹,惟总结全年成绩,似乎不算特别亮丽。在最受关注的股市方面,相比多国股市创新高,兔年沪股和深证成指分别跌了12%和26%,一众小股民叫苦连天。至于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过高、房地产面临「爆雷」、消费信心疲弱等老问题,在兔年亦相当突出。

尽管内地有关部门已出台不少措施处理,但解决老问题毕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耐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国情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只看到中国经济的软肋,却对不断增强和巩固的中国优势视而不见,则无异于瞎子摸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虽有所放缓,但5.2%的增长率仍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人口虽持续萎缩,但受过教育的人才越来越多,科研领域更是人才济济;「三头马车」之一的消费虽比较疲弱,但中国已是全球第2大消费市场,并且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行驶,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中国占了接近一半。

正如新加坡总统尚达曼近日出席该国新春团拜活动指出,「那些只关注中国脆弱性或只强调中国实力的叙述都忽略了全域。我们必须认识到,挑战与实力可并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豪言「放眼全球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展现了高度自信。当然,「风景这边独好」不等于无风无浪。
万亿级政策料推 减慢楼市下行

龙年恰好是美国大选年,两党必定大打中国牌,中美关系恐怕风高浪急。俄乌战事、以巴冲突和红海危机,以及西方国家增长乏力,相信会对中国出口构成压力。中国要在今年提振经济,似乎只能在消费和投资上发力——消费方面,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内地人收入增长有望成为消费的主要推动力,带动全年消费(按实际值计算)增长6%;投资方面,预计央行即将出台万亿级别的政策,带动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房地产投资下行趋势。

至于市场特别关心的股市,中央去年底已接连祭出降准、要求银行向房企放贷、撤回打击互联网企业股价的谘询文件等招数,近日中证监亦换上新帅吴清,并迅速处理百多名涉嫌违规的证券从业员,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现在,市场正观望春节假期后,中央是否还会推出更大规模的救市措施,以「硬招实招」帮助中港股市恢复元气。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中央提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以凝聚人心,行动胜过一切,在现实中不仅要「唱」,更重要的是「干」。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经济固然面对不少挑战,但基本面依然健全,只要紧紧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提振市场信心,全力「谷经济」,经济前景依然可期,香港也有望从中分一杯羹。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