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牙科「抢人才」 全方位完善鼓励措施

2023-09-20 00:00

香港牙科治疗行业发展蓬勃,专业技能水平高,但长期面对人手短缺难题,公营牙医服务更是难以应付市民的殷切需求。特区政府早前公布扩大人才清单,涵盖9个行业的51项专业工种,当中「医疗服务」就包括牙医,然而,本港牙医专业人士除了希望满足到社会对服务的需求外,也希望拓展市场,响应国家的号召到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发掘机遇。政府将于10月公布新一份《施政报告》,对于以上挑战,应该有所回应,要全方位完善鼓励措施「抢人才」。

随着口腔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口腔健康的关注以及对口腔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现时全港设有39间政府牙科诊所,当中只有11间诊所提供免费紧急牙科治疗,即俗称「牙科街症」服务,加上服务名额有限,市民普遍未能得到公营牙科服务。

对于早前有消息指,政府曾构思要求本地合资格医护专业人员在受训后,包括牙医在公营医疗机构服务一定年期。方案能让毕业生在投身社会前获得更多经验,提升医疗技术,但要鼓励专业人士投身公营医疗机构,单靠强制措施未能促成诱因,且若要求牙医必须在公营界别全职服务一定年期,或会影响私营界别的人手供应。
增诊所数量满足市民需求

牙医专业是一项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的专业领域,以往透过加强牙医教育和培训,提高招生人数,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牙医专业。此外,也透过引进海外牙医或与其他国家合作,增加牙医人力资源,以上措施,都取得一定成效。

牙科要「抢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将其发挥最大的效用,才能真正提升本港整体服务效率。笔者认为,一方面,政府应该摆脱固有思维,采取鼓励式措施,例如提高公营牙科医疗的待遇和配套设施,增加牙科诊所和诊疗设施的数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可以透过改进预约系统和管理流程,提高诊所的运营效率,减少等候时间。更重要的是,灵活处理资格认证问题,增设有限度注册和特别注册的途径,以引入非本地培训牙医。

另一方面,面对国家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集结号,本港不少专业人士都跃跃欲试。特别是港人在深圳的消费越来越日常化、生活化,再加上内地牙齿正畸、牙病治疗等项目具有价格优势,以及配合医疗券在指定医院「落地」,越来越多港人愿意到大湾区体验牙科医疗服务,对医疗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打开小门 争取大湾区免试执业

根据内地执业资格制度,香港牙科医生到内地执业必须为「专科」医生,在名称上虽与香港有所差异,但事实上在专业技术、年资等综合条件,是完全相符合的。

特区政府应该研究,如何进一步打开专业医疗的准入「小门」,让更多香港牙科医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免试取得执业资格。

牙医「北上」不能单打独斗,必须透过香港特区政府牵头,与当地的相关部门搭建平台,才能令本港牙医组织与当地的牙医和医疗专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有助牙医更快地了解内地市场和行业动态,并扩大自己的专业网络。

不论是「抢人才」落户香港,还是鼓励香港牙医拓展大湾区业务,令港人在内地也能使用香港的医疗服务,根本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务市民,完善本港医疗系统,增强本港医疗技术的影响力。笔者相信,通过各方的合作和努力,可以不断改善医疗环境,真正增加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亦能让本港医疗人员发挥潜能,探索机遇。
范荣彰
香港新来港人士服务基金会长
香港义工联盟常务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