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完善乐龄科技生态圈 应对高龄化

2023-06-11 00:00

人口老化对医疗、社会福利及安老服务均带来挑战。根据政府统计处2020年公布的《香港人口推算》,206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加至305万,占总人口四成五。要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乐龄科技应用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当中重点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乐龄科技生态圈」,由创科产品研发、落地,以至应用和推广,环环相扣,才能以人为本,全方位地提升长者生活质素、减轻照顾者负担,建构一个「老有所养」的社会。

首先是创科产品研发,政府的「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社创基金)截至今年3月,已资助超过50个运用科技改善长者生活的项目,例如是网上软餐订购及送递平台;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亦致力研发不同乐龄产品,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长者电联关怀系统」;或者是可轻易改装成适用于长者护理的「智能起重机」等。
推动大学机构研发产品

这些产品足证香港有能力、有实力做好乐龄科技研发。笔者建议,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领导角色,着力统筹及规划乐龄科技产品研发,以确保不同板块的乐龄科技回应社会所需,完善「乐龄科技生态圈」。例如主动委托和推动大学及科研机构研发乐龄科技产品,并推动社创基金的「乐龄科技平台」,以及日后在港深创科园内设立的「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与这些合作。

产品落地方面,笔者一直倡议政府优化采购政策,采购更多本地设计、研发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积极鼓励和推进不同部门、公共机构和组织效法。政府早在2018年设立10亿元的「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资助合资格安老及康复服务单位购置、租借或试用创科产品,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继续加强,以改善长者的生活质素、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和压力。

在应用和推广方面,近年市面上推出不同乐龄科技产品,惟市民对这些产品的认知不足。政府应透过不同渠道在社区推广乐龄科技,同时优化现有支援计画,并主动为长者提供更多支援,为他们免费安装乐龄科技相关设备,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例如是推动「智能药盒」普及化,让长者准时、准确服用长期药物,并提供实时通知及纪录,配合医健通的电子健康纪录,不但可以为长者加添保障、减轻照顾者负担,政府亦可参考相关大数据,推动更「到位」的乐龄政策及研发,透过应用科技造福长者。

推动乐龄科技环环相扣,相关支援和政策涵盖劳福局、创科及工业局等多个政策局和政府部门,笔者希望政府能应制订宏观的蓝图,以加强政策局和部门协作,促进跨界别合作,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同时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合作推动乐龄科技,以更好支援港人在大湾区养老,并让乐龄科技及相关产业进军湾区,辐射至全国更多地区。
陈祖恒
经民联立法会议员(纺织及制衣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