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动态清零」 释防疫转向信号

2022-12-02 00:00

疫情爆发至今近三年,全球多地已陆续对外开放,但内地仍坚持「动态清零」,大家都非常关注内地何时与外地恢复通关。随着中共二十大后颁布防疫二十条,予人防疫政策似有新变化感觉之际,近日多地民情对过度防疫出现反弹声音,令中央正视民众对开放力度加快提速的诉求,并开始有所动作,让外界解读为防疫政策有转向迹象。

内地防疫政策正出现微妙变化,这可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负责公共衞生事务的副总理孙春兰与国家衞健委举行座谈会,连续两天强调Omicron致病性减弱、疫苗接种率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控疫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疫政策须持续优化,希望基层抗疫人员加强政策学习,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疫措施,及时回应民众诉求,帮助解决基本生活保障。这是当局首次公开承认病毒已不再像原病毒株或其他变种毒株般严重,须因应新形势调整防疫政策。

防疫重心转向谷长者打针

此外,人民网发表文章,指病毒在变,对病毒认识在变,防疫措施也在变,须变得更科学、更精准有效,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近期民众反映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防疫措施过度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及忽视民众诉求等方面,而长期封控不但影响正常生产和民生,亦容易造成焦虑情绪,有必要纠正,意味过往那套动辄封区、封城的防疫政策未必再适合今时今日情况,须作出调整。

从高层官员讲话以至官媒调子都正在转变,而且通篇只字不提「动态清零」一词,都让外界解读成北京可能正在改变防疫政策,「动态清零」一词会慢慢减少使用,转而大谈主动优化完善防疫政策,以科学精准手段控疫,而大方向并不是一下子全面放宽防疫措施,而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逐步松绑。

地方政府对如何在有效控疫而不挫伤经济之间拿捏得好,向来都感到头痛,担心确诊数字爆升,会被指防疫不力而被问责,往往都会采取一刀切,层层加码手段。因此,当局连日透过专家和孙春兰之口,向外释出重要讯息,在大部分人已接种疫苗,Omicron致病力和致死率均正在减弱,即使放宽防疫措施,确诊数字会急升,也不用太担心会对公共医疗系统构成重压。当局更点出未来防疫政策重心将转向催谷长者打针,因八十岁以上长者仅六成六打了第一针,只有四成人打了加强剂,离建立安全屏障仍有一段距离,还要将宝贵医疗资源预留给高风险群组,提高救治重症能力,以及降低公众对新冠病毒危害性的恐惧。

更重要是要求地方政府因应实际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做好风险研判,准确判定风险区域,倘若需要对高风险区封控,也要做到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疫情为群众带来不便,确保民生与经济发展取得平衡,不能以防疫至上,便动辄封城,否则过度防疫只会蚕食民众的耐心,滋生更大不满情绪。

广州示范精准落实二十条

连日确诊数字高企的广州,前天便带头调整防疫政策,继宣布无社会面活动者毋须做核酸检测后,更解除多区的封控,让停驶多日的地铁恢复营运,食肆恢复堂食,因广州逾十五万宗确诊,无症状占九成,重症者微乎其微,没必要扩大核酸检测和封控范围,藉此向全国释出如何精准切实落实防疫二十条的信号。若广州成功控疫,相信会起示范作用,令地方政府今后因应实际情况控疫,可能告别全面核酸检测和封城的做法。

随着北京调整防疫政策,地方政府须准确掌握和执行,在控疫上做到稳准快,尽快切断传播链,让当局有信心加快对外开放,有助经济社会全面复常。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