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转差 海洋公园「翻身」路难行

2022-10-03 00:00

海洋公园去年推出「翻身方案」,将公园拆分为三个主题区,包括山下免费开放的「零售饮食娱乐商业区」和山上两个收费园区,可是公园未重生,山下园区项目却先流标,园方将问题归咎于第五波疫情严重,并非项目缺乏吸引力。其实问题症结是海洋公园出现结构性财困,被逼改变经营模式,冀引入发展商以「兴建、营运及转移」(BOT)形式发展,但由于投入资金庞大,而本地和外围经济前景又不明朗,项目未必稳赚,遂令投资者抱观望态度。

海洋公园董事局主席庞建贻早前接受传媒访问时透露,山下零售饮食娱乐商业区七月截标时因没有竞投而流标收场。他解释由二月邀请发展商投标到截标时正是第五波疫情最严重时候,对零售餐饮业冲击很大,令原先对项目感兴趣的七至八家发展商及营运商都大打退堂鼓,但他强调园方会再调整策略,日后考虑重新招标,有信心下次会有发展商入标。

疫下政府长贫难顾愿甩包袱

庞建贻未免太乐观,从这次招标过程低调进行,若非他自爆项目已在两个月前流标,根本没人知道,反映项目关注度低。

项目无人问津,相信是与海洋公园近年经营不善,长期陷入财困,不断伸手向政府要钱有关。港府为了应对疫情冲击,近三年不断泵水救经济和纾民困,过去两年财赤合共高达逾二千四百亿元,估计今年财赤将超过一千亿元,市民不愿政府继续注资打救海洋公园这个无底深潭。

海洋公园抛出翻身方案,重新定位,由主题公园变身为度假区,邀请发展商参与合作,以BOT形式发展,即中标者需承担建筑工程费,并在指定时间内营运和承担一切开支,商业收益与海洋公园分成,营运期满交还予园方。港府当然乐见其成,希望借发展商增加海洋公园经济实力,减少对政府的资助,从而甩走这个烫手山芋。

问题是发展商对海洋公园转型方案的前景看不透。首先,不管是山上收费园区,抑或山下零售饮食娱乐商业区,并非单纯商业项目,日后设计须迎合海洋公园主题,兴建与环保和教育相关的建筑和设施,而园内养了大批动物和建有大量机动设施,需大量人手照顾和维修保养,单是员工薪酬和维修这两项开支去年便多达六亿六千万元,占公园整体开支近七成。参与园区发展须投入大量资金,回本年期较长,更须考虑客源是否充足。

在疫情冲击下,对内对外未通关,访港旅客大减,令海洋公园入场人次由疫前五百七十万大减至去年一百四十万,主要靠本地客支撑,境外游客何时重临、会否入园游玩,难以预料。

虽然庞建贻指山上及水上乐园酒店项目非常成功,酒店房间年底前已预订一空,但这可能是疫下假象,市民因外游成本高,唯有光顾酒店宅度假或到海洋公园游玩。毕竟这是塘水滚塘鱼,单靠本地客难以支撑海洋公园持续发展,尤其日前入境检疫安排放宽至「0+3」,市民外游成本大减,正酝酿「报复性」外游,宅度假和海洋公园水上乐园游随时后劲不继。

发展商计唔掂数入标更审慎

更重要是,香港经济已连续两季负增长,叠加全球央行暴力加息潮,令环球滞胀风险增加,引发股市大挫,不少发展商的公司市值蒸发了一大截,当务之急是应对新一波金融风暴逼近,正自顾不暇,自然对海洋公园山下项目兴趣大减。

正因为本地与外围经济转差,未来前景充斥太多不明朗因素,发展商左计右计也「计唔掂条数」,在入标前变得更审慎,不会因为海洋公园是港人集体回忆便贸然注资,令到海洋公园重生之路困难重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