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知猴痘传播 毋须闻疫色变

2022-09-07 00:00

新冠疫情反弹之际,肆虐全球多地的猴痘终登陆香港,成为了全城焦点所在,不少人担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双疫夹击下经济复苏恐受影响。有别于新冠肺炎,猴痘通常是透过性接触传播,加上本港入境仍有一定检疫措施,只要当局守得稳,市民又做好个人衞生,社区爆发风险并不大,毋须过分惊慌。

衞生防护中心指,一名三十岁男子早前从菲律宾入境,在酒店检疫期间出现皮疹,经检测后证实确诊猴痘。由于病患者之前去过猴痘爆发重灾区的美国和加拿大,并曾参与过「高危活动」,相信是在海外感染,在检疫期间又没与任何人有紧密接触。不过,为谨慎起见,当局一方面呼吁曾与患者接触过的航机乘客、机组人员、机场采样人员和检疫酒店员工,要提高警觉,留意身体状况,另方面亦提升猴痘戒备级别。
港检疫守得稳输入个案少且迟

猴痘自五月初在欧洲出现,迅速在欧洲和美洲爆发和蔓延,迄今逾一百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呈报约五万三千宗个案,当中八成八是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巴西、英国等十个美洲及欧洲国家录得。香港作为国际城市,人流交往频繁,猴痘输入是在所难免,但出现时间却比南韩、新加坡、台湾、日本、印度、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亚洲区内国家和地区迟了一、两个月,宗数也比新加坡的十六宗、印度十宗、泰国七宗、日本和菲律宾的四宗为少,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香港为了缔造与内地通关的有利条件,一直奉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疫措施相当严格,在七月才取消航班熔断机制,令到与境外人员交往大减,新冠输入个案低位徘徊,猴痘亦迟迟未见流入。直至上月当局放宽入境人士酒店检疫期由七天改为「3+4」(即三天酒店检疫另加四天家居医学监测),入境旅客人次才有所上升,但对旅客来说,「3+4」仍有一定成本,来港意欲当然远远不及早已撤销入境检疫的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国家。

其次,香港虽是华洋杂处的地方,但在性观念始终没有西方人般开放,虽然不歧视同性恋者,但要自身接受却是另一回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早前一项研究显示,九成半猴痘患者是透过性接触感染,当中大部分是男同性恋者。猴痘主要透过与患者有紧密接触,如性接触、体液和皮肤接触传播,疫下港人都有较强防疫意识,外出时戴上口罩,并经常用搓手液清洁双手,亦避免与人有肢体接触,故一般市民感染猴痘风险较低。

此外,港府早已高度防范猴痘输入风险,早在六月便已列为须呈报的传染病,并制定好应变方案,现在出现首宗个案,便有条不紊按既定计画行事。政府化验所一早准备好检测装置,迅速覆检患者是否确诊,医院隔离病房亦准备就绪将病人隔离二十一天,并有合适药物随时供病人使用。当局亦已采购了一定数量的猴痘疫苗,稍后运抵,供高风险人士,如前綫医护和确诊者有紧密接触人士接种。
保持距离加强衞生减染疫风险

市民闻疫色变,尤其对猴痘所知不多,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让大家对猴痘传播途径、潜伏期、病徵、预防方法有正确认知,并提醒四十岁以上市民大多接种过牛痘,基本上体内已有一定抗体,而四十岁以下人士即使没抗体,只要避免与别人有肢体接触,若发现对方身上或脸上出现皮疹、水泡,便要提高警觉,保持一定距离,并确保安全性行为,便可减低中招风险。

面对双疫夹击,市民毋须过分焦虑不安,猴痘传播比新冠病毒大不同,只要对两种病毒有更深刻了解,做好个人衞生,便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