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鼠非小事 绩效指标监督成效

2022-05-27 00:00

港府每年投入大量金钱在防治鼠患,但市民不时投诉老鼠横行,申诉专员公署主动调查食环署防治鼠患工作成效,发现鼠患指数未能反映实际情况之馀,教人咋舌是前綫人员和承办商竟不懂正确放置鼠饵。当局宜对症下药,除制订更全面鼠患指数、加强前綫的培训外,更应检视外判制度,引入「关键绩效指标」(KPI),对灭鼠不力的承办商加强监察工作,并混合使用传统和最新灭鼠技术,提高灭鼠成效。

食环署近年在鼠患较严重的监察地点安装热能探测摄录机,观察老鼠活动和出没路径,从而制订灭鼠方案,去年收集到的死老鼠和捕获活鼠共六万七千只,比前年增加逾一成,而二○一六年至二○二○年期间整体鼠患指数不足百分五,看似鼠患并不严重,防治鼠患取得成效。
增罚则惩处不专业外判商

可是,申诉专员公署调查报告却指,有关指数是每半年才做一次,容易出现数据滞后,未能有效测量老鼠实际数目或出现次数,而公署发现食环署在调查鼠患指数期间,仍有人员在监察地点灭鼠,可能影响数据的客观性。最离谱的是,食环署前綫员工在放置鼠饵时,竟没有在包装袋刺出散发香味的小孔来吸引老鼠,更有承办商称老鼠会自行扯开包装袋进食鼠饵。公署建议探讨制订一个更全面的综合鼠患指数,并加强前綫和督办人员的培训工作。

港府在灭鼠方面确实投入大量资源,过去五年投放在食环署防治鼠患的开支累计增加两成八,但成本效益不高,以去年为例,开支高达七亿三千万元,只捕获六万七千只老鼠,灭杀一只平均成本需逾一万元。若公署调查报告属实,纵使热能探测摄录机追踪到鼠踪,但食环署后续工作不到位,前綫以至外判承办商连放鼠饵都欠缺应有专业知识,而有区议员更指放置鼠饵地点是经常清理的后巷,未必是鼠患最严重地点,意味即使当局不断投入更多资源,也无法根除鼠患。

因此,当局应针对问题所在,加强对前綫和承办商培训,提高其对灭鼠方法有全面认知和技术,知道应如何放置鼠饵,才能提高成效。候任特首李家超为提升施政执行力,表明上任后将会为各部门订立KPI,但这并不足够,应延伸到外判商,因现时外判制度价低者得,对表现不佳者并没任何阻吓性罚则。因此下届政府应检视外判制度,以综合评分方式招标,避免出现价低者得,将价就货,并订立KPI和惩罚机制,若外判商灭鼠成效不彰便须问责,限制或取消其在下次投标资格,让一些有实力但未能出最低价的中小企也有机会中标。

此外,当局应检讨鼠患指数制订方法,邀请大学相关部门合作,以更科学、更全面监控各区鼠患数据并进行分析,每隔一、两个月进行一次调查,掌握更准确的老鼠数目和活动范围数据,从而制定和部署更周详灭鼠行动,务求在全港同步展开,避免老鼠逃窜他区,减低灭鼠成效。
宜混合传统先进灭鼠技术

至于灭鼠方法,当局宜兼收并蓄。美国研制出多种灭鼠新技术,除了鼠用避孕药外,连环捕鼠器是一个箱子,老鼠进入陷阱,感应器便释放电流将其电死,然后将鼠尸放进容器内,再打开陷阱继续猎杀老鼠。外国先进技术固然值得香港借鉴,但引入前须研究是否适合香港环境使用,而当局不应小觑传统灭鼠技术,应混合使用,将成效最大化。总之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老鼠横行不但有损市容,亦威胁公众健康,当局须设法提高灭鼠成效,而方法亦要具成本效益,才能让市民觉得公帑用得其所。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