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通关非口水战 谁「话事」谁正确?

2021-10-28 00:00

两年的分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段关系冰封两年,会有甚么后果?以下是真人真事:

一名港男,太太是内地人,疫情前丈夫可以经常往返两地,后来太太怀孕了,因为检疫愈收愈紧、隔离期愈来愈长、碍于工作不敢贸然放长假,两口子长期分隔,太太由腹大便便到生下孩子,丈夫都不在身边,终于搞到闹离婚。

另外一名「新香港人」,年迈父母在家乡,整整两年没回去探望,倍感挂念,但是家中乡亲邻里反而怕了「香港人」,深怕朋友会把新冠病毒带回去,都叫他不好回去。朋友的双亲毕竟年迈,怎么会放心呢,只是碍于隔离时间太长,不方便向公司请长假,还未成行。

两年封关,足以令小情人分手、夫妇离婚、与年迈亲人天人相隔连奔丧也成问题;生意合作夥伴另投他人、合作项目无限期押后甚至搁置。还有在内地养老的香港「老友记」,当中有长期病者连回香港覆诊取药也困难重重。但反对通关的人,应该不是上面提过的人。偏偏这个社会里,「唔关事的人要话事、关事的人就怕事、话得事的人却避事」,实在讽刺!

为回应社会跟内地通关的诉求,特区政府近日收紧防疫限制,撤去大部分免检疫入境安排,但好事之徒又诸多批评,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所谓大学学者提出质疑,声称政府将与内地通关说到「天咁大」,但估计通关初期会有名额等限制,相信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会很大云云。

通关对香港经济效益有多大,岂能只看数据。走到铜锣湾和尖沙嘴等核心商业区,看看众多已经关门大吉的店铺,已看到养活超过二十万人的零售业已步入冰河时期。还有香港旅游设施及航运、客运业还可以「吊盐水」有多久?政府还可派钱吗?

以上经济问题,只属冰山一角。除冷冰冰的数字,我们有更多有血有肉的个案要处理。去年下半年,工联会帮因封关而「断药」的内地港人送药的个案就逾三万宗!另外,截至去年十月,香港有近二万七千名跨境学童,未能通关,部分被逼在香港亲人家寄居,部分则只可参加网上课堂,甚至缺课。

偏偏有些人,通关与否跟他们的生活和收入都没影响,像那名提出质疑的中大学者,收入不会因未能通关而减少。有些反对的人,可能是对内地有偏见、甚或从来也没有打算去内地;反正,如笔者所见,这种人在香港胡乱填一张白纸条依然可以照样去著名内地连锁店「海X捞」吃火锅、口里在骂、但又暗自频频去「掏宝」。他们不是持份者,也没有切肤之痛,却骂得最狠、最大声。

至于有「话事权」的,却怯于面对「反弹」又或者过分自信于香港制度,甚至达至「制度傲慢」,犹记得内地政界高人曾向笔者爆料,有些港官自信可以用「很有创意」的方法去抗疫,抗拒跟随中央做法,所以只做局部检测,不做全民检测;抗拒任何强制疫苗接种措施;就连「安心出行」也欠追踪功能,这样抗疫,阿爷哪有信心给你们通关。高人当时预言,香港最后还是跟随中央的做法,但愿如此,也希望由健康码做起。

原姿晴

前传媒人,现任职顾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