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医生不容缓 须敢破保护主义

2021-10-22 00:00

立法会昨三读通过引入海外培训医生的《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修例后在指定医学院毕业的海外培训医生,于公营医疗机构工作五年,并符合特定条件,就可免试执业,而在海外受训的港人亦可申请回港实习及考试。经过多年的争论,香港终于突破了输入海外医生的屏障,虽然前路仍不会平坦,但总算为纾缓医生短缺的大难题迈出积极一步。面对急速增加的医疗需求,医护人手不足正愈趋尖锐,如果政府还不落重力去应对,医疗系统「爆煲」为时不远,而首先要做的,是敢于冲破医界保护主义,缩短引进海外医生的时间,并加大数量。

出手迟星洲十年 濒爆煲边缘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月前指出,特区管治者必须有效破解几个存在已久的大问题,医疗仅次于住房与就业,排于第三位,可见中央也看到这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妥善纾解,深层次矛盾便会激化。事实上,医疗服务远远落后于需求的情况正急剧恶化,随着社会老龄化,患病须治疗的人数激增,但医护人手却不增反减,公营医疗机构捉襟见肘,医护穷于应付汹涌而至的病症,长期超负荷,结果大批人才流去私营机构,形成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如果政府甚么也不做,到二〇三〇年时,香港医生将缺少一千六百一十人,而公营医疗机构是重灾区。这已是保守估计,若近期的移民潮和转工潮持续,数字会更骇人,结果是排队等候治疗的人龙愈来愈长,许多病人未轮及便去世。危机已逼在眉睫,政府再不能怯于部分医疗界人士的抗拒,而继续瞻前顾后不敢出手。

政府今次下决心进行法例修订,打开输入海外医生的缺口,总算有了突破,但比起新加坡,足足迟了十多年,如果当年港府能早着先鞭,今天情况未至如此恶劣。在二〇〇七年时,新加坡每千人只有一点六个医生,为增加医生人数以应国民所需,政府毅然放宽对引入海外医生的限制,十年后每千人增至二点四个医生,这段时间每年输入的海外受训医生达五百多名,是香港的二十倍,这类医生占了全部医生四成多。

除了医生总数不足,香港另一问题是医生分配不均,在公私营机构服务人数是一半一半之比,而新加坡则是六十四比三十六,显示公立医院医生的短缺情况尤其严重,已到了「爆煲」边缘。

政府须强力主导 敢于捋虎须

双城比较有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有效解决问题,政府必须强力主导,当确定了方向和方法,就动用最大能量闯过难关。过往政府处处顾忌传统势力的反对,不敢捋其虎须,结果拖拉十多年,令问题愈积愈深。如今政府终于改变了思维,迈出修例的重要一步,虽然迟了,但方向正确,值得大力支持。

当然,引入海外医生并不等于降低医疗水平要求,政府须与业界定出一套周全的质量监察机制与程序,保证海外受训的医生与本地医生的质素无异。这方面,新加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以借镜,公众毋须过分忧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